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871篇
安全科学   510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279篇
综合类   3432篇
基础理论   512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69篇
评价与监测   752篇
社会与环境   392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5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ally-induced mig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ulting from L’Aquila's earthquake of 2009. After a general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the main changes in the migration system are analysed looking at the roots and trajectories of the forced human displacement that followed the earthquake, and reflecting on the challenges related to post-earthquake demographic movements and post-disaster resettl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 disaster (2002–2008) and recovery period (2009–2013) data, this paper offers a general model of how environmental disaster might affect migration and displacement and suggests the main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post-disaster governance. Relying on ISTAT data on internal migration in Ita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ost-seismic recovery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increase of out-flows from L’Aquila to other provinces, within the Abruzzo region and outside it, in particular toward the closest regions (Latium, Campania).  相似文献   
852.
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选取1990—2002年中国30个省市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和环境相关数据,从定性和定量描述的角度探讨贸易、FDI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对中国的ECK没有直接影响。但考虑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它在引进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思想方法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中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加之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53.
能源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又是重要的污染源。由于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所以能源工业的污染主要是煤的开采利用带来的。因此,应当把煤炭开采、利用造成的污染作为防治重点,从节能降耗、提高燃烧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消除煤炭开采、利用中产生的污染等几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工业的环境问题,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54.
Mechanisms of changes in the numbers of red deer in the Caucasian State Biosphere Reserve (the northwestern Caucasus) were studied from 1958 to 2004 using simulation model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oncepts concern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density-dependent and density-independent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population numbers are accounted for by larger (more numerous) local subunits, with small groups remaining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periods of depression, such a mechanism provid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patial populatio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55.
基于高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高程带为取样单元。研究在高程带上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以重庆市为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在高程上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随高程的增加呈非单调下降的趋势。人均GDP随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高程上。污染物浓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时间序列和国别(或地区)序列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结论相似。其中。TSP和NOx分别与人均GDP之间呈较稳定的呈“N”形和饲“U”形关系。受人口密度和高程影响较大;而SO2与人均GDP之间关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856.
沙尘现象与不发育荒漠化生态损失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富  常青 《内蒙古环境科学》1999,11(4):25-28,17
本文从生态破坏因子沙尘暴,扬沙等负蚀现象入手,根据自然尘的地域来源分布及地理条件,论证了沙尘现象与不发育的荒漠化生态损失的关系,进而对内蒙古中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57.
重庆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三峡库区4个行政建制镇进行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调查,以COD、TN、TP、Cu、Zn等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库区农村环境进行污染特性分析并且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化肥流失、农药流失、水土流失等污染源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OD、TN、TP、Cu、Zn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2.15 mg/L、6.37 mg/L、1.49 mg/L、47.73 g/kg、85.24 g/kg,库区主要污染物依次为TN、TP、COD、Cu、Zn等,主要污染源依次是畜禽养殖、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流失、水土流失、水产养殖等。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库区环境污染的季节、收入水平、地域、畜禽养殖规模、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OD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N主要影响因子是季节、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P主要影响因子是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畜禽养殖规模和地域,Cu、Zn主要影响因子均是畜禽养殖规模。该研究可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城乡统筹下的城乡规划及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8.
广东南水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水库是广东省第三大水库,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于2011年1~12月对该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SI)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南水水库现为贫营养型,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0属(种),优势种以适应贫营养的种类为主,且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叶绿素a浓度都较低,其均值分别为8.72×104~2.51×105cells/L、0.031~0.423 mg/L和0.83~2.80 mg/L。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以硅藻、甲藻和绿藻种群为主,硅藻种群全年占优势,甲藻和绿藻在不同季节优势度有变化,体现出从硅藻型到硅藻-甲藻型,到硅藻-绿藻型,再到硅藻-甲藻型的变化过程。温度、氮磷比和水体稳定性的季节变化是影响上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59.
基于2014~2017年京津冀13座城市的O3-8h数据,分析O3时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4.50μg/m3.区域内O3污染整体加重,北京、保定O3污染较为严重;2014~2015年O3浓度与超标情况的月变化主要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而2016~2017年为不规则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9月.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气象要素对O3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春、夏、秋季气温是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冬季相对湿度与风速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分析表明北京、天津、石家庄3大城市夏季形成高浓度O3的阈值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60.
刘畅  王彬  曾丹  谌书  申霞  黄莎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134-5144
研究了在纯水条件及两种不同来源胡敏酸(HA)介导下,磺胺嘧啶(SDZ)和水稻土胡敏酸(SDHA)、泥炭土胡敏酸(NTHA)的不同浓度、pH值、光敏离子(NO3-和Fe3+)、离子强度(NaCl)以及金属离子(Ca2+、Mg2+和K+)等环境因子对SDZ紫外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下,pH=7.1对两种体系的SDZ光降解有促进作用且效果最好.低SDZ浓度(2mg/L)以及低HA浓度(15mg/L)条件下使SDZ光解速率较快.光敏离子中NO3-通过光生·OH,促进了纯水中SDZ的光解,但在HA体系中,HA具有猝灭·OH的效应造成SDZ的光解速率低于纯水;Fe3+在HA体系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为NTHA>SDHA.在纯水中SDZ的光解速率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HA介导下,较低浓度NaCl(CNaCl=50mmol/L)抑制作用较强.金属离子(K+、Ca2+和Mg2+)在纯水中对SDZ的光解影响程度较弱,但在HA体系中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K+ > Ca2+ > Mg2+,单价阳离子对SDZ光降解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