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48篇
环境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The EU is presently in a transition phase from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by law towards other governance approaches based upon networking, voluntary commitments, benchmarking and other forms of “soft law”. Those new governance approaches often claim to lead to “better regulation”, while adopting a more consensus-oriented and participatory style, taking economic aspects more seriously into account, allowing for more flexibility and autonomy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nd Member States alike, mobilising a broader knowledge base or adopting more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approaches than previous sectoralised and compartmentalised policies.Whil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regulatory approaches are widely accepted and cited, it is far from evident, that “new modes of governance” have greater capacity to solve problems than the old ones. There is an argument, that “better regulation” might by synonymous to a withdrawal and weakening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and hence effectively of the aspirations and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n interesting case for an approach,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the old and the new approaches is the ongoing reform of chemicals policies. While some observers claim, that the proposed directive, “REACH” might belong to the outdated category of overcomplex and bureaucratic regulation, a closer look shows that there are many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in REACH. This mixture or old and new may open a more realistic and promising perspective on the reform of European policy-making.In our paper we assess the effects and the interpl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of governance using the example of REACH. We are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the question in how far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terests may change when new modes of governance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302.
谭彪 《环境导报》1999,(5):11-13
危险物质管制是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共体在该领域的法律与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考察欧共体环境政策的法律框架出发,分别评析了其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基因修饰生物体等三类主要危险物质的管制。  相似文献   
303.
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体系作保障,积极探索和研究电子商务立法问 题,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4.
近年来,我国安全立法工作按照"三级立法"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以法管安全".但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安全形势尤其是加入WTO的需要相比,仍有不相适应地方.当前,为促进以"依法治理"和"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的职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强安全法制的调整与建设,着重从完善立法体系,建立与入世后相关的法律规范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05.
试论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必须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切实做好环境规划工作,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06.
在全球能源危机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年,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在欧盟发展迅速。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可以分为两部分:节能义务和白色证书交易体系,是指设定节能目标分配给责任主体,并通过市场交易,促进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主要介绍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等,在比较分析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可供中国借鉴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307.
分析了国外铅冶炼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欧盟铅冶炼污染防治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我国铅冶炼技术现状,并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的评价,通过评价提出铅冶炼污染防治的最佳可行技术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308.
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排放欧洲标准的环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年为基准年,在全面调查北京市城区道路交通、机动车保有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机动车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借助ADMS-城市模型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城区内的机动车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对国Ⅰ、国Ⅱ标准实施的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估,并预测实施国Ⅲ、国Ⅳ标准后,在未来能取得的污...  相似文献   
309.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环境污染治理最棘手的难题之一。通过分析无机化肥与面源污染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法制状况,提出我国应在法律制度层面规范化肥的使用,出台一部化肥综合性立法及完善现有的水资源立法,对缓解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局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10.
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成为评价经济发展、考验环境自净能力的约束性指标和必然的政策选择。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表明,可转让的环境容量使用权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节能减排立法的重点是权利安排,本文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等实践经验,提出水、土、气等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选择,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