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585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人工湿地对北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级串联人工湿地试验装置以及无芦苇的空白对照装置在户外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分阶段考察该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实际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第一阶段为装置初运行阶段,采用较长的停留时间,该阶段装置对COD、TN、NH3-N、NO2--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5%、75%、95%、75%和50%.芦苇的存在使以上各指标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0%、40%,20%、20%和50%;第二阶段采用较短的停留时间,该阶段装置对COD、TN、NH3-N、NO2--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75%、100%、70%和98%,芦苇的存在使以上各指标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0%、20%、35%、25%和63%.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对城市污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水中的N和P,对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2.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上覆水的化学性质、沉积物-水系统的细菌总数及湖泊水动力对沉积物释磷影响最强烈、沉积物因有机物含量不同,导致总有机磷、总氮、有机硫、水溶性无机硫含量差异,明显影响着磷的释放。沉积物-水系统的细菌总数与沉积物的释磷量存在显著性相关,而某细菌数量与释磷量相关笥不显著。对有机质含量低的沉积物,上覆水的BOD,NH2-N浓度越高,磷的释放量越大。  相似文献   
443.
本文遵循客观、科学、综合原则,运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评价;采用动态耦合模型及剪刀差分析方法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考察;借助Excel 2003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比较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调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2934、0.4198跃升至2015年的0.6236、0.4198,经济发展系统升幅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②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度均值为-6.95°,整体处于由低级协调向协调演进状态,而两者间演化速度夹角由2005年的18.56°扩展至2015年的82.4°。③若按既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将达155.74°,预期处于极限发展状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为新常态下安徽省制定经济与生态文明融动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44.
云南丽江市是位于南方且具有温带气候特点的地区,研究该区近58年极端气温变化对查明极端气温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极端气温引起的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实际意义。利用丽江市气象站1960—2017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等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值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变换系数及小波方差法,对选用的8个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市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季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等5个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等3个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丽江市的夏季日数、暖昼日数和暖夜日数的增加对气温升高起到了主要作用。突变分析表明:丽江各指数的突变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和1983年前后。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丽江市极端气温指数的主周期普遍为18年,个别指数有12年、30年的周期。初步认为,全球气温升高是导致研究区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丽江市未来2—3年的气温仍会呈现上升趋势,且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45.
2015—2020年,全国重污染发生天数、比例及城市数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1 847 d,降幅达55.2%;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发生过重污染天气的城市数量减少60个。其中,全国细颗粒物重污染天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沙尘重污染天数随气象条件的差异波动变化,臭氧重污染天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十四五\"期间,消除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对象仍是细颗粒物重污染。应将天山北坡城市群、\"2+26\"城市、汾渭平原及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作为\"十四五\"期间污染减排的重点关注区域。此外,需遏制\"2+26\"城市臭氧重污染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446.
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水华暴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牛晓君 《四川环境》2006,25(3):73-76
概述了目前富营养发生的机理和水华暴发机制的最新研究方向。从营养物质的循环、水体热分层、水化学平衡方面论述和总结了富营养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从氮磷比、其它营养元素限制、沉积物营养物质的循环等方面对水华暴发机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对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水华暴发研究领域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47.
利用2015—2017年冰封期呼伦湖监测数据,对呼伦湖冰体(上层冰、中层冰、下层冰)及水体中N、P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富营养化状态指数、N、P以及Chl.a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年呼伦湖冰体中TN和TP的浓度不断增加,上层冰的水质已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限值,同时受人类活动、外源输入以及湖体自身的影响,发现垂直方向上TN、TP浓度分布为上层冰 > 下层冰 > 中层冰;水体中TN、TP空间分布呈湖心区浓度低,四周浓度高的特点.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原因使得DIP和DTP在冰层中浓度的垂直方向上满足先减小后增大;水体中DTP浓度范围在0.213—0.509 mg·L-1之间,DIP浓度范围在0.109—0.432 mg·L-1之间,空间分布与TP相似.在以Chl.a、TN和TP为参数,计算呼伦湖各个取样点水体综合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后,得出其现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了Chl.a、TN和TP之间的相关性,发现Chl.a与TP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627,与此同时TN/TP的浓度在4.38—62.3之间,均值在24.49,表明呼伦湖属于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448.
洪泽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洪泽湖水质状况,对2000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和生态特性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洪泽湖水中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Ⅱ类水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10倍和0.24倍;总磷、总氮、透明度年均值超湖库特定项目V类标准,洪泽湖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对洪泽湖生态特性分析表明,由于洪泽源独特的湖泊形态,“藻型浊水状态“和“泥沙型浊水状态“交替出现,遏制了湖水从高营养盐含量向全面富营养化状态演变,保证了底栖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洪泽湖独特的环境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49.
针对区域地表水污染特征,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淀浦河中上游段2005年-2014年间水质达标情况,计算了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运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检验分析了淀浦河中上游段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淀浦河中上游段水质均未达到规划水质要求,但总体水质呈改善趋势,水质以轻度污染为主,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的污染负荷最大,总磷次之,呈现以氨氮和总磷为主的富营养化污染特征,研究结果为淀浦河的水质改善和水环境的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50.
三峡工程截流后洞庭湖水体污染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群  申升  汪铁  蔡青  黄璐  祝慧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1):225-228,247
通过对2003-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洞庭湖TN、TP污染较严重,TN在东洞庭湖污染最严重,西洞庭湖较轻,南洞庭湖最轻;TP在东洞庭湖污染较严重,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较轻。2009年Cu、Zn、Pb、Cd、As、Cr各重金属都达到了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三峡工程截流前后污染物浓度值变化情况显示,应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工艺,降低TN和TP给湖区带来的富营养化风险,同时还必须加强污染严重河段的底泥清淤。通过污染风险分析可知,TP仍是对洞庭湖污染风险贡献率最大的污染物,其次是Cu,其他各污染物的风险值均比较小。各监测点都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西洞庭湖污染风险最大,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