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7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热闷钢渣用单轨移动罩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玲  刘瑱  彭亦明  周然 《环境工程》2013,31(3):103-105
根据钢渣热闷工艺要求进行单轨移动罩车的结构设计与行走装置的设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及理论力学分析计算此罩车的配重及质心,使罩车与导向装置接触处的压力最小,且罩车施加给低地轨的横向静摩擦力最小。通过此方法设计的单轨移动罩车能大大改善钢渣热闷厂房的工作环境,减少厂房的腐蚀,提高厂房屋顶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2.
个人乘用车排放量占道路交通运输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因此,逐步实现其燃料由传统石化燃料汽柴油向新能源转变是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对当前可供个人乘用车使用的4大类新能源即生物燃油、燃料乙醇、氢和电的属性,特别是其CO2减排效果和使用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新能源加注(充电)设施在欧盟和美国的布局战略和实施成果进行了介绍。结合欧美的实践和中国的实际,本文提出了未来个人乘用车用可替代燃油布局的建设,建议我国直接从传统石化汽油跨越至氢和/或电,并将其作为未来个人乘用车的燃料。  相似文献   
163.
基于GPS浮动车法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城市干道东风路1902~1903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交通流理论建立了速度-流量模型,采用GPS浮动车速度数据和视频检测流量数据计算了模型的关键参数——阻塞密度,实现了从速度到流量的推算,并采用COPERT Ⅳ模型计算了不同速度等级下的综合排放因子,通过源强法计算该路段00:01─24:00的小时排放量. 对CO,NOx,VOC和PM综合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分析表明,当平均速度达50 km/h后,随速度的增加综合排放因子下降明显变缓;对小时排放量的分析表明,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车流量的高峰时段,且与车流密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相似文献   
164.
Anil Baral 《Ecological modelling》2010,221(15):1807-1818
A commonly encountered challenge in emergy analysis is the lack of transformity data for many econom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emergy analysts approximate the emergy input from the economy via a single emergy/money ratio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monetary price of economic inputs. This amounts to assuming homogeneity in the entire economy, and can introduce serious uncertainties in the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a thermodynamically augmented economic input-output model of the US economy for obtaining sector-specific emergy to money ratios that can be used instead of a single ratio. These ratios at the economy scale are more accurate than a single economy-wide emergy/money ratio, and can be obtained quickly for hundreds of econom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mparing sector-specific emergy/money ratios with those from conventional emergy studies indicates that the input-output model can provide reasonable estimates of transformities at least as a stop-gap measure until more detailed analysis is completed. A hybrid approach to emergy analysis is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emergy analysis using life cycles of corn ethanol and gasoline as examples. Emergy and transformity data from the hybrid approach a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conventional emergy analysis, indicat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addition, this work proposes the metric of return on emergy investment for assessing product alternatives with the same utility such as transportation fuels.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data may be used easily via web-based software.  相似文献   
165.
The paper presents a driver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curved ride of a ca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iver parameters consisted in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computer calculations obtained for the driver-vehicle-environment model with different driver data sets with test results of the double lane-change manoeuvre (Standard No. ISO/TR 3888:1975,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975) and the wind gust manoeuvre. The optimisation method allows to choose for each real driver a set of driver model parameters for whi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st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smallest. The presented driver model can be used in investigating the driver-vehicle control system, which allows to adapt the car construction to the psych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river.  相似文献   
166.
通过对河北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河北省机动车防治存在黄标车淘汰难、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滞后、新能源机动车所占比例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严把年检关、提高机动车污染排放成本、运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建立机动车管理综合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7.
环境温度是研究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火烧试验机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定量的研究环境温度对火烧试验的影响。在已有火烧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温度对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火烧试验安全泄放压力和火烧持续时间两个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全泄放压力、火烧持续时间和环境温度均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8.
根据在海外钻井工程服务项目HSE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了国外防翻架的安全标准及其设计、选材、制作和安装要求,为中国油田服务承包商进行轻型车辆防翻架制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及关键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轶嵩  兰利波  郝卓  付佩 《环境科学》2022,43(8):4402-4412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为量化探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化石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运用GaBi软件建模,以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路线为参考,构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清单并对其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和预测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双极板、不同能量控制策略和不同制氢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关键数据进行了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ADPf)、全球变暖潜值(GWP,以CO2 eq计)和酸化潜值(AP,以SO2 eq计)分别为1.35×105 MJ、9108 kg和15.79 kg.动力系统生产制造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均高于使用阶段,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堆栈和储氢罐的制造过程.金属双极板、石墨复合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的制造工艺中石墨复合双极板的综合环境效益最好.能量控制策略的优化会使得氢能消耗降低,当氢能消耗降低22.8%时,动力系统的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0.4%和8.3%.相比于甲烷蒸气重整制氢,基于混合电网电解水制氢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值高出53.7%[KG-*6],而基于水电电解水制氢降低39.6%.降低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的措施包括优化能量控制策略降低氢能消耗、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产业和聚焦突破燃料电池堆栈关键技术实现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70.
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及结构性能的探讨,进一步掌握整车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