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黑龙江省土壤沙漠化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沙漠化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拥有广袤肥沃黑土环境的黑龙江省尤为重要,本文以对土壤沙漠化具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全省土壤沙漠化敏感性区划。  相似文献   
842.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蚌埠市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制约自身发展的某些方面,给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43.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依据对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将消费量折算成可量化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再将计算得出的生物性土地面积和区域的生态实际供给能力进行有效比较,从而得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这一新方法对浙江省2007年生态足迹状况进行计算,并通过跨年度统计,揭示了浙江省18a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统计范围内浙江省的发展始终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844.
风电开发在缓解电力紧张、节能减排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对已建设风电场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重点对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45.
县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大约70%,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对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鲁豫黄河沿线的12个县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县人居环境现状差异。通过量化比较和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人口、经济和财政情况,是影响居住环境的关键因素。通过聚类分析把县城发展程度分为三类。结合实地考察的成果,分析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6.
广东省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1997年-2007年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等软件,分析了广东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三次非线性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三废”的排放特征较符合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广东省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仍呈上升趋势,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47.
区域石漠化评价方法研究-以盘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不同行政单元、不同石漠化分区、不同坡度范围内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严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石漠化综合指数与石漠化评价单元的划分存在一定关系。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评价区域石漠化严重程度时,要注意区分该区域碳酸盐岩分布区的石漠化严重程度和该区域整个幅员面积上的石漠化严重程度。而根据石漠化的集中分布程度和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以石漠化分区划分、地貌类型和坡度范围作为评价单元,可以克服这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48.
根据云南省的立地条件及可获取性原则建立了云南省水土流失评价模型DPSIR的指标体系(16个指标),并初步分析了各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定量评估云南省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9.
在贵州龙里地区开展降雨连续监测,依据监测结果,配置不同pH值梯度的模拟酸雨;选择杨梅、油茶等10种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对植物叶片开展模拟酸雨喷淋试验;并利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观测喷淋前后叶片的光合作用,研究酸雨对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物叶片的直接伤害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pH值5.0和4.0的模拟酸雨基本不会影响供试树种冠层叶片的光合作用;pH值3.0的模拟酸雨使小果红椿、枫树冠层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程度地升高,升高率为11.03%和0.62%,其他树种效果不明显;②pH值2.0的模拟酸雨使供试树种冠层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其中小果红椿、枫树、白栗和香叶树尤为明显,降低率为28.32%、30.32%、12.21%和11.37%;pH值2.0的模拟酸雨使小果红椿叶片出现可见直接伤害,叶缘和脉间出现黄白色斑点,有穿孔,其他树种未发现可见直接伤害症状.研究表明,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植物叶片出现可见直接伤害的酸雨pH值阈值在2.0~3.0之间;同时,在酸雨对叶片造成可见直接伤害之前,存在隐性直接伤害,对叶片造成隐性直接伤害的酸雨pH值阈值为3.0.依据试验结果,从研究区监测数据分析,目前酸雨对该区植物冠层叶片的直接伤害有限.  相似文献   
850.
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的酸雨淋溶特征及缓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龙里地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并进行天然降雨连续监测,采集马尾松、灌丛冠层穿透雨,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雨中主要阳离子浓度依次为NH4+Ca2+K+Na+Mg2+,降雨pH值大于6.0时,降雨中NH4+含量降低,Ca2+占优势;降雨中主要阴离子浓度依次为SO42-NO3-Cl-;冠层穿透雨与降雨相比,Na+、K+、Ca2+、Mg2+、Cl-、NO3-、SO42-和有机酸富集,特别是K+、Ca2+、SO42-和有机酸富集倍数最大.②森林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体现在酸雨中H+与树叶组织中的盐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淋出K+、Mg2+、Ca2+等阳离子,减少了酸雨中H+含量.Na+相对惰性,在降雨和穿透雨中的含量变化不大;K+、Mg2+、Ca2+的淋出是冠层缓冲降雨酸度的主要原因,其中K+和Ca2+作用最突出,其次是Mg2+.③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的缓冲作用随降雨pH值而变化.对pH值接近3.0的强酸性降雨,经过冠层形成的穿透雨pH值大于降雨,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依次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对4.0pH6.0的降雨,马尾松林冠层使降雨更加酸化,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丛马尾松林;对pH值大于6.0的非酸性降雨,经过冠层后被酸化,穿透雨pH值小于降雨;穿透雨pH值基本在4.0~6.0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