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51.
丁绍兰  王景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072-2076
在已确定污泥驯化最佳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滤材、液固分离条件,添加营养物质继续降低pH等方法,进行提高生物沥滤法分离制革污泥中铬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同时考察化学沥滤法(1∶1硫酸)在相同条件下的分离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用相应pH值酸液(1∶1硫酸配制)淋洗,淋洗+闷洗和抽真空+酸液淋洗等过滤方式可提高铬的分离效率。生物沥滤中当pH值下降至1.8时,分离效率即可达到94.65%,与直接用蒸馏水淋洗相比要高得多。化学沥滤中当pH值下降到1时,分离效果可达96.7%,沥滤污泥中剩余铬含量可达到制革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55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工业总排放水中Cr6+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充分考虑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制备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测得Cr6+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23mg/L。  相似文献   
553.
饮用水源突发性铬污染去除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源水中铬污染的不同去除方法的比较实验及验证实验,研究pH值、FeSO_4、NaHSO_3和活性炭的投加量对铬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铬的含量为0.5 mg/L时,未调节pH值的条件下,亚硫酸氢钠与活性炭对铬的最高去除率为50%左右;硫酸亚铁还原沉淀在FeSO_4·7H_2O:Cr~(6+)投加比=16:1时,滤后出水中Cr~(6+)的去除率达到96.8%,中试出水中未检出Cr~(6+),出水的总Cr、总Fe等指标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4.
研究了融合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5%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包埋50 g/L融合菌可制成物理和吸附性能较好的固定化吸附剂;40 g/L(约含5 g/L融合菌)的固定化吸附剂对30 mg/L含Cr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4.54%;当投加量为50 g/L(约含6 g/L融合菌)时,固定化吸附剂可完全去除实际电镀废水(pH:2.67,Cu:1.70 mg/L,Cr:20.62 mg/L,N i:29.97 mg/L,Zn:1.11 mg/L)中的Cu和Cr,且对N i和Zn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48.05%和61.09%;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填充柱工艺适用于固定化吸附剂连续处理含铬废水,当流速为150 mL/h和250 mL/h时填充柱一次稳定处理水量分别为7.2 L和11.5 L,且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55.
556.
55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铬.通过不同条件的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分析条件;并通过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建立空白实验、准确度质量控制图,以便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提供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快速方便,提高了分析效率,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值得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558.
基于改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的土壤六价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离和萃取环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六价铬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异戊醇为萃取剂,使三价铬和六价铬有效分离,并减少了测试干扰。考察了聚铝试剂用量和萃取液振荡时间对测定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EPA 3060A方法和未改进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用于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559.
对土壤样品中总铬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首次使用HNO_3-HCl-HF-HClO_4-H_3PO_4混酸体系对样品进行消解,定容后的试液经离心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的HCl-HNO_3-HF-HClO_4消解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土壤中总铬的检测。  相似文献   
560.
水体重金属污染较难处理,且会对水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探讨水体中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影响,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铬(Cr~(3+))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3+)对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小球藻的最优生长温度为31℃。此条件下,Cr~(3+)浓度为3 mg·L~(-1)时,小球藻的生物量最大。Cr~(3+)的浓度低于3 mg·L~(-1)时,Cr~(3+)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藻细胞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逐渐增加。当各胁迫组的Cr~(3+)浓度超过3 mg·L~(-1)时,随着Cr~(3+)浓度的提高,C.vulgaris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藻细胞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持续增加,SOD和脯氨酸则表现出先持续增高后降低(Cr~(3+)浓度为7 mg·L~(-1)时)的趋势。证明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