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斌  李洁  姜微微  赵亮  古松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764-1771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未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全年总初级生产力(GPP)下降了36.6%,全年生态系统呼吸(Reco)下降了7.9%,全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也由退化前的负值(碳吸收)转变为正值(碳排放),二者相差132.5gC/(m2·a),生态系统由原来的碳汇转变为目前的碳源.这些变化与高寒草甸退化后,生态系统植物地上生物量锐减、植物生长期缩短(NEE<0的天数)、植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 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的。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库区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在5 032种以上,而且乡土树种多。分析认为,只要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科学地封山育林,分带逐步恢复,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能源,建设多目标复合和多种模式并存的林业经营体系,发展经济,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经营环境,实现森林恢复,形成合理布局的水库森林防护系统,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肖致美  徐虹  李鹏  唐邈  陈魁  杨宁  郑乃源  杨文  邓小文 《环境科学》2019,40(10):4303-4309
2016年12月17~19日重污染期间,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开展车载系留气球颗粒物浓度垂直观测,并以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区域内PM_(2.5)传输通量.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混合层较低,约200 m左右,PM_(2.5)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混合层高度密切相关,混合层以下,PM_(2.5)浓度较高,垂直变化特征不显著,形成明显的污染层,混合层以上,PM_(2.5)浓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在降低水平.观测期间,粒径小于1. 0μm颗粒物浓度较高,粒径大于2. 2μm颗粒物浓度较低,近地层粒径为0. 777μm颗粒物浓度最高.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与相对湿度和混合层高度相关,高湿度和低混合层下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较宽泛.观测期间,PM_(2.5)在西南方向上的传输通量最高,占总传输通量的63. 3%,其中46~156 m和156~296 m高度之间PM_(2.5)传输通量最高.近地面300 m内PM_(2.5)传输主要以西南方向传输为主,300 m以上传输方向较分散.  相似文献   
64.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197-200
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徐汇区为对象,探讨了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塑造特色品牌,以科技产业化、城市环境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载体,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65.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循环经济开展较早的地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配合,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迫切需要突破行政壁垒,从一体化的高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从研究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6.
67.
U.S. EPA Region IX is supporting bioassessment programs in Arizona, California, Hawaii and Nevada using biocriteria program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 (R-EMAP) resources. These programs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state, tribal and regional ability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Biocriteria program funds were used to coordinate with Arizona, California and Hawaii which resulted in these states establishing 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in developing biological indices. U.S. EPA Region IX has initiated R-EMAP projects in California and Nevada. These U.S. EPA Region IX sponsored programs have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the States and provide them wit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support. In Arizona, several projects are being conducted to develop the State's bioassessment program. These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a rotational random monitoring program; a regional reference approach for macroinvertebrate bioassessments; ecoregion approach to testing and adoption of an alternate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warm-water and cold-water indices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The indices are projected to be used in the Arizon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DEQ) 2000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report. In California, an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IBI)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Russian River Watersh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S. EPA's Non-point Source (NPS) Program grants. A regional IBI is under development for certain water bodies in the San Diego Regional Water Quality Control Board. Resources from the U.S. EPA Biocriteria program are being used to support the California Aquatic Bioassessment Workgroup (CABW)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 Game (CDFG), and to support the Hawaii Department of Health (DoH) Bioassessment Program to refine biological metrics. In Nevada, R-EMAP resources are being used to create a baseline of aquatic information for the Humboldt River watershed. U.S. EPA Region IX is presently working with the Nevada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DEP) to establish a Nevada Aquatic Bioassessment Workgroup. Future R-EMAP studies will occur in the Calleguas Creek watershed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in the Muddy and Virgin River watersheds in southern Nevada, and the Walker River watershed in eastern California and west-central Nevada.  相似文献   
68.
探讨了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布设大气监测点位时,应综合考虑开发区的功能区划分、区内产业分布及环境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结合规划区内外现状及规划实施后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及排放高度,根据区域污染气象条件,采用Gauss模式预测最大浓度落地点,并以此作为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依据.对某区域开发规划案例进行了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通过实践,该布设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为区域大气环境预测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为优化区域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对规划后的污染源最大浓度落地点的监测,可以为单个项目的环境预测提供背景值,起到简化入区建设项目环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龚德才  杜宁  王莉  张显云  李隆  张洪飞 《环境科学》2024,45(7):3815-3827
高时空分辨率的近地面臭氧浓度分布数据对监测和防控大气臭氧污染,提高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TROPOMI-L3 NO2、 HCHO产品和ERA5-land高分辨率数据作为估算变量,构建XGBoost-LME模型估算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 结果表明:①在估算变量中地表2 m温度(T2M)、2 m露点温度(D2M)、地表太阳向下辐射(SSRD)、对流层甲醛(HCHO)和对流层二氧化氮(NO2)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其中T2M、SSRD和D2M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2、0.75和0.71. ②XGBoost-LME模型相较其它模型,其各项指标均为最优,十折交叉验证R2、MAE和RMSE分别为0.951、 9.27 μg·m-3和13.49 μg·m-3,同时,该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均表现良好. ③在时间上,2019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四季浓度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019年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月均浓度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趋势,其中9月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全年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在空间分布上,2月和3月京津冀全域近地面臭氧浓度分布基本为同一水平,1、11和12月呈现出不显著的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余月份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在南部海拔较低、人口密集和工业排放量较大的平原地区,低值区则主要在北部海拔较高、人口稀疏、植被覆盖率高和工业排放量低的山地地区.  相似文献   
70.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有17.59万km^2。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轻减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