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21.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 μmol/L和2 127.0 ~2 420.7μmol/L...  相似文献   
822.
东黄渤海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 渔场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研究近海白姑鱼数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黄渤海白姑鱼渔场一共有3类:即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春季东海沿海水域;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夏季的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越冬场渔场有两个,北部越冬场在冬季的东黄海外海,南部越冬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南部近海。自1978年后,东海白姑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黄渤海区。通过对不同渔场白姑鱼产量对整个渔场产量贡献的分布格局分析显示,东海白姑鱼主要渔场有两个:其中东黄海渔场位于长江口附近,渔讯为5-9月;黄渤海的渔场位于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中央,主要渔讯在11月。在渔汛时,白姑鱼渔场中的鱼群密集,产量集中,是捕捞白姑鱼的理想渔场。1971-1982年白姑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因此论文有关白姑鱼渔场特征、渔汛时间和渔场贡献率分布格局模式等重要结论对现今白姑鱼资源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3.
Concentrations and areal distribution of Al, As, Cd, Co, Cr, Cu, Fe, Mn, Ni, Pb, V, and Zn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urficial sea bottom sediments along the coastal areas of Istanbul at the southern exit of the Bosphorus Strait, ?stanbul, Turkey.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shelf sediments wa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pollution indicators (enrichment factors, geo-accumul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indexes) an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threshold effect level/probable effect level, effect range median (ERM)/effect range low).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d, Cr, Zn, Cu, and Pb were enriched minor to moderate. The net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s show terrestrial inputs in front of the short streams. Another polluted region is 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ern Bosphorus exit, where sediment transpor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econdary currents driven by the Bosphorus jet, and depending on a sand ridge extending offshore. Based on the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Cu, Pb, As, and Cr were likely the most dangerous chemicals to pose environmental risk, and may show toxic biological results. The areal distribution of ecotoxicological index (m-ERM-Q) suggested that 20% of the sediment sample sites fall in the medium–high priority zone and scattered at some specific areas along the coast.  相似文献   
824.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mercury and selenium levels in abandoned unhatched eggs of the yellow-legged gull (Larus michahellis) and Audouin’s gull (Larus audouinii) collected during 2004–2005 from the Tuscan archipelago and Sardinia (Italy). The different feeding habits of the two species probably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uptakes of trace elements, as the study shows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selenium and mercury levels as well as shell thickness and Hg:Se molar ratio values. Audouin’s gulls nesting on the coasts of the Tuscan archipelago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lenium levels than did gulls from colonies from the islands around Sardinia. Comparisons with a similar investigation previously conducted in the same area suggested that mercury and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although in line with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levels encountered in gulls in the early 1980s. Mercury (mg/kg d.w.) dropped from 8.631 to 5.030 in Audouin’s gulls and from 2.509 to 0.828 in yellow-legged gulls. The regional decline in mercury levels following reduced use of the metal in industry and the probable food depletion effects linked to the overfishing of fish prey of these two gull species are discussed as hypotheses that could explain the decrease in mercury levels found in eggs.  相似文献   
825.
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赵亮  魏皓  冯士筰 《环境科学》2002,23(1):78-81
近年来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已成为渤海主要的污染物质.为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循环规律,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生态模型,模拟了渤海氮磷营养盐循环,估算了它们的收支情况.渤海营养盐浓度从春季到夏季下降,秋季到冬季上升,4~9月为消耗期,10~3月为补充期.磷酸盐冬季最高值位于渤海湾,辽东湾西北部全年都维持了比较高的浓度;无机氮的高值区始终位于莱州湾黄河口附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营养盐最大的源和汇,碎屑的矿化可以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营养盐的30%.河流输入每年可以补充P 0.55×103t和N 52.7×103t.  相似文献   
826.
分析了珠江口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OM)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地球化学参数,并对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有机质来自大陆(52%)和水生(48%)混合来源;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为水生来源(93%). 珠江口陆源有机质含量〔w(T-OC)为5.4  mg/g〕远远高于邻近海域(0.49  mg/g),近年来珠江口TOC和陆源有机质(T-OC)的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5.57和2.2~3.6 mg/(cm2·a),说明珠江河口接受了大量的陆源有机物的输入,这是由于自20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以来,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造成大量土地开垦,以及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珠江口和邻近海域的水生有机质沉积通量在近年均呈增加趋势,在珠江口达到最大值3.6 mg/(cm2·a),说明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促使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827.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相似文献   
828.
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2002年4月30日~5月17日和2002年8月26日~9月10日东海两个航次硅、磷、氮营养盐12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采用连续函数拟合的方法计算了营养盐界面交换速率.结果表明,春、夏季SiO3-Si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转移,平均交换速率为4 12 mmol/m2·d.PO4-P、NH4-N、NO2-N和NO3-N则随站位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平均交换速率分别为-0.01、0.48、-0.02和-0.07 mmol/m2·d.平均两个航次的结果,SiO3-Si、PO4-P、溶解无机氮(DIN)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 18×1012、-7 37×109和2.95×1011mmol/d,可提供维持东海初级生产力SiO3-Si的55%、DIN的5.1%.  相似文献   
829.
东海无机氮排海通量年际变化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收集和推算1980~2005年东海几种入海污染源的无机氮数据(河流、排污口、陆源面源、大气沉降和海水养殖)基础上,研究估算了东海无机氮的入海年际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东海无机氮入海通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8.8×105t.a-1左右逐渐增加到本世纪初的2.6×106t.a-1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4.3%.长江作为东海最大入海河流,其无机氮排海通量占河流排海海通量的76.5%,排放量由80年代初的4.0×105t.a-1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6.2×105t.a-1,后保持在此值上下浮动,然后从90年代开始快速上升到本世纪初的1.8×106t.a-1.东海无机氮主要来源是以入海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大约为总量的79%,其中河流、排污口和陆源面源分别为73%、4%和2%.除陆源外,大气沉降约为18%,海水养殖约为3%.  相似文献   
830.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简称VSCs)是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于2017年9月运用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对东海海水与大气中3种重要的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它们的海-气通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14±0.08)、(3.58±2.81)和(0.06±0.06)nmol·L-1.大气中COS、DMS和CS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4.9±107.4)×10-12、(39.7±29.9)×10-12和(92.9±55.6)×10-12,COS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VSCs.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中DMS与CS2存在相关性,推测两者具有相似的来源途径.大气中COS和CS2的浓度相关性较为显著,显示大气中CS2是COS的主要源.此外,海水中COS、DMS和CS2都呈过饱和状态,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58)、(13.15±12.66)和(0.20±0.22)μmol·m-2·d-1,表明秋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