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214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44篇
综合类   551篇
基础理论   15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为探究我国空管安全文化现状,设计了一种评价量表。在安全文化定义、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安全相关规章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专家咨询与实地调研,从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养成两个维度建立符合我国空管安全文化特点的关键元素集,从而编制初始安全文化量表。然后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20个空管单位展开测试,利用SPSS 19. 0对测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以确保题项的合理性、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保证量表结构效度、信度分析以确保量表的可信度,剔除无效题项后,最终确立了正式量表。正式量表的信效度能够达到要求,可以对空管单位的安全文化进行有效测量。  相似文献   
352.
从流域尺度评估污染物减排与水质响应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二五”期间长江10个子流域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效果及水质响应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长江流域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然而不合理的环保投资结构导致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不高。不同流域污染负荷差异显著,长江中下游负荷量约为源头区的4倍。不同污染物的水体质量浓度与流域负荷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长江各流域水体氨氮质量浓度对流域的氨氮负荷量变化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关系,相比之下,长江各流域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与流域化学需氧量负荷的变化并不一致。建议调整长江流域污染治理的环保投资结构,提高生活源污染的治理效率,同时在分析流域总量减排与水质响应不确定性基础上,优化和调整流域污染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53.
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用地扩张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数量,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和规模经济等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促进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水平;但若城市用地扩张使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后,因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效率会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在东部地区此关系并不成立;在4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表明城市用地扩张已使各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土地要素投入存在冗余现象,与资本、劳动等要素配置比例非最优。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等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354.
生态经济体系中环境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是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为完善地分析评价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关系,在输入端、输出端物质流规模和结构分析中侧重于物质隐藏流的综合计算,并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域出口与出口物质隐藏流呈逐步上升趋势;南沙区的区内生产过程排放呈现"先降后增、总体递增"的趋势,今后南沙区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监控.  相似文献   
355.
为评价北京市城市河流地表水体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METH(甲基苯丙胺)、AMP(苯丙胺)、KET(氯胺酮)、EPH(麻黄碱)和HA(羟亚胺)〕的环境风险,通过对固相萃取柱(Oasis HLB、Oasis MCX、Oasis WAX和Oasis PRiME HLB)类型、水样酸化、洗脱剂类型及体积等条件的确定,建立了同时测定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SPE-LC-MS/MS)联用方法,并对北京市城市河流地表水体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采用RQ(风险熵)法进行了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在水样未酸化条件下,Oasis MCX柱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回收率最高,使用含5%(V/V)氨水的甲醇作为洗脱液,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1.8%~91.1%. 地表水水体基质加标结果表明,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75.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0%. 方法检出限为0.30~0.80 ng/L,定量限为1.00~2.68 ng/L. 北京市7条城市河流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在1.00~99.51 ng/L之间. EPH在所有采样点均被检出且质量浓度较高,ρ(EPH)平均值为22.79 ng/L;ρ(AMP)相对较低,在1.54~11.23 ng/L之间,但AMP检出率为97.06%;ρ(METH)较高,平均值为14.63 ng/L,最高值(99.51 ng/L)出现在坝河. 研究显示,北京市地表水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RQ均小于0.1,表明其可能的环境风险较低,但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它们对城市河流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56.
采用二维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对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震源位于断层下降盘顶、断层上升盘顶及断层顶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正演模拟,对地震波场在断层模型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地震记录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多个单炮记录的变化对比不仅可以对断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判断,而且为分析断层几何类型、估计断裂带范围与宽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辅助实际野外工作中对断层的判断,为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置提供指导,对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现场工作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7.
目前,我国可耗竭资源开采回采率普遍较低,企业可以通过追加投资来提高资源的管理及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减少资源浪费.文中基于Hotelling横向差异化模型,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的思路,分析了可耗竭资源开采企业追加投资的动态行为.首先在企业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给定的基础上,分析第三阶段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的转移情况,得到两企业的竞争策略;接着将第三阶段的最优价格策略和利润考虑到第二阶段中,讨论两企业的价格竞争均衡问题,分别得到两企业的需求;最后将第二阶段的利润贴现到第一阶段,可得到企业追加投资的策略,给出了该动态博弈模型存在唯一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条件和企业最佳追加投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要使企业追加投资就必须要求追加投资的回报率足够高,当企业追加投资的回报率很高时,只要较小的追加投入就会产生较大的边际成本减少量,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甚至会将不进行追加投资企业挤出市场;当投资回报率给定时,企业追加投资的激励是取决于其耐心,即企业对未来收益关注越多,则追加投资的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358.
359.
拟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复配一种有机阻垢分散剂,通过实验方法制备出药剂,在同等温度、pH等条件下,测得对Ca^2+的去除性能。实验表明,在制备条件下,水杨酸钠、单宁、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比分别为45%、30%和35%时,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60.
Coral reef fisheries are crucial to the livelihoods of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yet, widespread habitat degradation and unsustainable fishing are causing severe depletion of stocks of reef fish. Understanding how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access to external markets, and modernization interact with fishing and habitat degradation to affect fish stocks is vital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 fisheries. We used fish survey data, 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and path analyses to assess whether these factors explain variation in biomass of coral reef fishes among 25 sites in Solomon Islands. We categorized fishes into 3 groups on the basis of life‐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vulnerability to extinction by fishing (high, medium, and low vulnerability). The biomass of fish with low vulnerabil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habitat condition. The biomass of fishes with high vulnerability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fishing conducted with efficient gear. Use of efficient gear, in turn, was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arket proximity. This result suggests local population pressure and external markets have additive negative effects on vulnerable reef fish. Biomass of the fish of medium vulnerability was not explained by fishing intensity or habitat condition, which suggests these species may be relatively resilient to both habitat degradation and fishing. Efectos de la Densidad de Poblaciones Humanas y la Proximidad del Mercado sobre Peces de Arrecifes de Coral Vulnerables a la Extinció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