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10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在传统土壤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参考模糊数学的架构,建立了由风险因素集、风险评价集、隶属度函数、评估矩阵和权重系数组成的评价模型,最终形成了一套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安徽铜陵某冶炼厂作为研究场地,分析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并验证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研究场地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As(1382mg/kg)、Cd(64.9mg/kg)、Cu(4973mg/kg)、Pb(3403mg/kg),As和Pb污染严重.相比于传统土壤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考虑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地下水迁移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插值后不同风险所占面积比例为安全(25.3%)、低风险(5.86%)、中风险(9.00%)、高风险(59.9%).与内梅罗指数法对比,综合评价风险结果中的高风险区域面积下降了9.50%,而中风险、低风险和安全区域的面积则分别上升了约3.54%、3.83%和1.20%,整体风险有所降低.与传统土壤评价方法对比,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不局限于重金属总量单一因素对土壤污染风险水平的限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及土地二次利用途径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污染风险评...  相似文献   
132.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共采集了247个土壤样品和20个地下水样品,探讨了场地苯系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GMS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模拟分析了该场地苯系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超筛选值,其中苯系物超筛选值的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0. 5~4 m深度范围;地下水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0. 00、101. 33、212. 00和103. 40倍,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的苯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主要以对流/弥散运移方式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迁移,而在垂向上浮苯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面处,溶解态苯主要在水动力作用下迁移.模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T3D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场地苯系物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化工类污染场地的精准化管控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3.
方言  曹芳  范美益  章炎麟 《环境科学》2020,41(3):1025-1035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以及2018年6~8月在嵊泗岛屿共采集7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TSP)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TSP样品中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Na~+、 K~+、 NH~+_4、 Mg~(2+)、 Ca~(2+)、 Cl~-、 SO_4~(2-)、 NO~-_3和MSA)的质量浓度,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东海背景站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差异以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TSP和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冬季和夏季的总水溶性离子(TWSII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5±16.3)μg·m~(-3)和(8.8±3.8)μg·m~(-3).二次离子(NO~-_3、 SO_4~(2-)与NH~+_4)是TSP中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在冬、夏两季分别占TWSIIs的86.2%和74.9%.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夏季生源硫酸盐对nss-SO_4~(2-)的贡献为28.1%,冬季贡献率为5.9%.另外,研究站点受季节气温变化、长距离传输以及夏季生物源的影响,导致冬季NO~-_3质量浓度最高,夏季SO_4~(2-)质量浓度最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东海地区气溶胶化学组分在夏季主要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较大,冬季则主要受到人为排放源的输入影响.冬季Cl~-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氯富集,富集因子的平均值为38.5%.  相似文献   
134.
马利海  李军 《四川环境》2018,(1):138-144
伴随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垃圾填埋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也变的更加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生态建设3大因素,构建了一套填埋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吴忠市垃圾填埋场。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取的评价因素较全面,客观反映了吴忠市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分析了废水处理设施验收监测现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验收监测现场的质控措施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的生产工况、生产周期、排污周期,加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处理设施运转正常和建立必要的回访制度。  相似文献   
136.
利用Fenton—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广西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对Fenton试剂以及混凝沉淀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分别研究了垃圾渗滤液在不同的n[Fe2+]/n[H2O2]、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PAC投加量等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Fenton—混凝预处理,对COD、色度、SS处理效果好,对NH3—N去除效果不明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所提高,可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7.
借鉴环境风险源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测的原则,建立了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法体系,并以某化工园区为示例展开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对化工园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污染源构建差异化监测网络,解决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多元化监测布点问题,可为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案的拟定或优化调整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8.
秸秆生物炭吸附对乙酰氨基酚的机制及其位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去除机制开展研究.基于我国农业秸秆资源高值转化的需求,通过热解制备秸秆生物炭吸附净化水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秸秆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选用4种秸秆(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大豆秆)作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在400℃和500℃制备生物炭,进行序批吸附实验,同时研究腐殖酸和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reundlich模型和位置能量分布模型可知,500℃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量显著高于400℃生物炭(吸附系数KF高出1.16~2.53倍),且具有较多的高能吸附位点.高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低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表面氢键作用.腐殖酸对对乙酰氨基酚在生物炭上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这归因于所选腐殖酸具有一定芳香性,可促进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pH升高抑制生物炭吸附主要归因于对乙酰氨基酚团聚.吸附机制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热解温度促进对乙酰氨基酚在秸秆生物炭上的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腐殖酸和pH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不受腐殖酸影响,在低pH环境下也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9.
采用修正的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磷的形态分布,同时研究了鸡粪(含磷较高)和稻草(含磷较低)两种典型有机物料对矿化垃圾中不同形态磷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仅树脂交换态磷和浓盐酸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氢氧化钠磷和磷灰石型磷构成的中度活性磷均为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各自总磷的78%和74.9%,表明矿化垃圾中磷素具有高效利用的潜能.鸡粪和稻草均能显著活化矿化垃圾中的磷,而且鸡粪的磷活化效果优于稻草;氢氧化钠磷、磷灰石型磷和浓盐酸磷是矿化垃圾中活化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灌溉后重金属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l年的渗滤液浇灌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量未超过国标允许值,原液浇灌的土壤酶活性受到抑制,其他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豆科树种(台湾相思和海南红豆)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明显强于非豆科树种(桃形杧果、人面子、美人蕉、尖叶杜英),对Cu、Zn的吸收也强于草本植物香根草,狗牙根、美人蕉和膨蜞菊,但对Pb、Cd的吸收则次之,不同植物对渗滤液的耐性差别明显,台湾相思、海南红豆、香根草、狗牙根和蟛蜞菊对渗滤液有较强的耐性,对渗滤液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净化修复能力,适合作为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