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傅金祥  陈喆  马兴冠  商涛  张薇  曹晓玉 《环境工程》2011,29(6):120-123,127
基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通过对评价指标选择、权重确定、模糊运算分析三个环节进行改良,建立了一种分辨率高、简便有效的地表水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辽河流域的水质评价中。改良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实际、更客观地反映多指标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2.
辽河口湿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廖书林  郎印海  王延松 《环境科学》2011,32(4):1094-1100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采集辽河口湿地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FID技术定量分析其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含量.结果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293.4~1936.9 ng·g-1,平均值为851.5 ng·g-1,其中油井区苇田PAHs含量最高(1717.5 ng·g-1),滩涂区最低(614.6 ng·g-1).2008年10月PAHs总量和中高环组分比重均高于2009年5月和8月.应用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和比值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烧是2008年10月的主要来源,石油污染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为2009年5月和8月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显示交通污染和燃煤混合来源为2008年10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5.5%;石油和交通混合污染是2009年5月和8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75.2%和42.2%.  相似文献   
73.
针对辽河流域特定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湿地植物在去除氮磷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以及辽河流域已经开展的人工湿地治理工程的分析,说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缓解辽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4.
辽河流域土壤中微(中)塑料的丰度、特征及潜在来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度浮选原理,结合体视显微镜及显微红外光谱(μ-FTIR),对辽河流域土壤中微(中)塑料的形貌、丰度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合理推测了影响微(中)塑料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土壤微(中)塑料平均丰度为(145.83±211.46) n·kg-1.微(中)塑料以碎片(46.00%)、<1000 μm (39.57%)、聚丙烯(PP)(41.71%)和白色(46.86%)为主.其中,聚乙烯(PE)主要形状是薄膜和碎片(96.91%),PP主要形状是碎片(85.62%),聚苯乙烯(PS)主要形状是泡沫,人造丝(Rayon)、聚酯纤维(PE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中)塑料以纤维状为主(>85%).工业活动(快递公司、塑料厂、服装厂)、农业活动(地膜覆盖、污水灌溉、污泥堆肥)、人口密度和污水处理厂等都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微(中)塑料丰度的较高水平.污水排放及其灌溉、塑料制品(农药瓶、化肥包装袋、塑料农膜、编织袋等)和用于装饰、包装、运输的泡沫材料等是辽河流域土壤中微(中)塑料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75.
辽河水体中COD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辽河干流8个断面多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辽河水体污染的内梅罗指数,揭示了COD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6.
基于ARIMA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能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引入能量折算系数,通过能值密度构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辽河流域2001—2010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生态承载力计算主要是自然生态承载力和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其中自然生态承载力主要考虑可更新资源的承载力,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主要包括生物资源产出承载力和工业产品产出承载力。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消费足迹和污染足迹,消费足迹主要测算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足迹。污染足迹主要测算废气和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负荷。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0年辽河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但是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致使流域内自2001与2009年生态略有盈余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为基础,基于EViews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流域内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模拟。首先通过ADF与PP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分析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初步确定AR和MA的阶次;再根据R2、AIC及SC准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诊断分析;最后确定最佳模拟模型。以ARIMA模型预测2011—2015年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未来5年内会继续呈直线式增长,到2015年达到7.387 8 hm2,是2001年的2.16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生态赤字继续扩大,到2015年增长到-4.167 67,约为2005年的10倍,流域内不可持续发展形势会更加恶化。最后提出辽河流域生态安全建设的对策。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相符,较真实反映了辽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ARIMA模型模拟预测结果可为未来流域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下辽河平原多熟种植农业生态模式知识库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下辽河平原为背景,应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建立了多熟种植农业生态模式知识库,提出了建立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步骤: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达、编码及证实。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能将有关多熟种植领域的专门知识和领域专家的经验以可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农业决策者,从而提高农业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78.
辽河口近岸海域水体营养物推荐基准值的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水质参照状态是近岸海域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制定的关键,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分析确定参照状态并提出推荐基准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以辽河口近岸海域为例,根据1995年~1999年和2003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主要应用频数分析法确定了参照状态,并结合1976年的数据分析,提出了该海域营养物(溶解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及响应指标(叶绿素、溶解氧)的推荐基准值.分析显示,辽河口近岸海域营养物溶解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推荐基准值分别为0.11, 0.19, 0.006, 0.032mg/L;响应指标叶绿素、溶解氧的推荐基准值分别为0.0009, 6.14mg/L.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1989-2009年20年间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分析,揭示了造成双台子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计算了石油开发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89-2009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油田开发在总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率仅为4.6%。  相似文献   
80.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遥感解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了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特征.将环境卫星遥感数据耦合非点源(non-point Source,NPS)污染负荷估算模型,探索基于遥感像元尺度的非点源污染估算方法,目的是分析2010年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从而明确非点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和防治措施,为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2010年辽河流域总氮排放量为10.3万t,总磷排放量为0.68万t,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1万t,氨氮排放量为1.8万t;目前,对于辽河流域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类型为农业面源;2010年辽河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表现为总氮67.4%,总磷76.4%,化学需氧量39.4%和氨氮21.9%;空间分布上辽河流域的南部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东北部.本研究结合遥感技术发展了以遥感像元为基本模拟单位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明确了2010年辽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