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5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85篇 |
综合类 | 645篇 |
基础理论 | 65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160篇 |
灾害及防治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生态补偿机制是十九大确立的重要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然而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是否有效却缺乏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本文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利用IPAT系列模型作为构建模型变量的理论基础,应用合成控制法和断点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了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以及效果的持续性。合成控制法从基于反事实的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用断点回归分析确认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引起的断点的存在,而断点回归的分析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因果推断。为了使得分析结果更为稳健,本文进一步借助安慰剂检验以及Bootstrap安慰剂检验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模型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是有效的。相对于上海市,浙江和江苏两个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做因果推断,结果显示,经济包括隐性经济的发展、工业占比的提高、能源使用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依靠研发水平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而适度的环境管制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其他地方进一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42.
843.
基于遥感和GIS的赤水河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在缓冲区尺度上,林地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总体上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研究尺度为依自然属性划分的子流域时,林地与氨氮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73;与高锰酸盐指数呈现出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22;且在子流域尺度上林地对溶解氧的“汇”的作用才充分表现出来,相关系数达0718。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有重要影响。赤水河流域内的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流域水质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承载在其上的城市生活、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种养殖)是河流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林地对流域的水质污染有重要的缓解作用。总体上,各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在子流域和缓冲区两种尺度下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但这种相关性在子流域尺度下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4.
松花江水中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及QSB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花江水中细菌为接种源,用碘量法分别测定了18种酚类化合物的BOD5值采用QSAR程序软件计算得分子量MW、分子体积MV、疏水性参数lgP及电离常数pKa.用MMP软件计算了四种分子连接性指数(2x,4X,2xV及4xV).对18种及训练组中的14种酚类化合物BODT值分别与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回归方程:应用所得QSBR模型,拟合了18种化合物的BOD5值,计算了残差,预测了实验组中4个化合物的BODT值,并初步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45.
为获得硝酸根吸附能力高的麦秸活性炭,用FeCl3溶液作为活化剂,制得负载铁氧化物的麦秸活性炭,并利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方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炭化温度527℃、FeCl3添加质量比92.5%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麦秸活性炭(FAC)吸附能力高于同温度下未添加FeCl3的麦秸生物炭(WBC).FAC中铁元素含量、BET比... 相似文献
846.
采用过渡金属Cu和稀土金属Ce对TiO2进行改性。运用正交实验设计TiO2的改性方案。以Cu-Ce掺杂负载量、Cu-Ce摩尔比和烧结温度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以光催化甲醛溶液的降解效率为目标因子,编制正交设计表。同时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多元非线性拟合数学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将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不仅可以弥补正交实验设计的不足,提高实验设计的可靠性,而且实现对各实验各影响因素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有利于高性能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847.
选取2004—2017年18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26个城市,构建评价体系测度了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高端化、合理化、集群化等6个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利用聚类分析法和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和不同污染治理效果逐年上升,转型效果初显且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环境规制对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环境规制对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示范区的倒逼作用强于高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示范区。(3)环境质量指标对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强于污染控制指标。(4)环境规制对示范区产业信息化方向的促进程度最大,其次是产业国际化,再次是产业合理化和产业集群化,而对产业高端化和生态化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48.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进行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同时测定研究。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探索了同时测定模拟电镀废水中Cr3+、Ni2+、Zn2+的实验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布调查结果,设计了测定较低和较高浓度范围2种模型,分别对应不同水质波动程度的电镀企业废水,前者浓度范围设置基本覆盖大多数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浓度,且具有较高精度。测定浓度范围较小模型对应水质波动较小的电镀排放废水,模型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2~0.44、0.32~0.50、0.72~0.84 mg/L,平均相对误差MR... 相似文献
849.
采用IPCC推荐的温室气体清单计算方法,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放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华中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根据不同牲畜饲养数量,采用Logisticgrowth model、Gompertzcurve model等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模拟2030年华中地区牲畜数量,并计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2015年华中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为6289.09万t CO2-eq,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3万t CO2-eq/亿元,单位肉类产量排放强度为3.73t CO2-eq/t;2030年华中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4990.06(温室气体排放预测1)~5932.74万tCO2-eq(温室气体排放预测2).应当进一步优化畜牧业饲养技术及条件来提高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效率,科学合理的规划不同牲畜的饲养规模,优化牲畜饲养结构来降低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850.
为了采用非实验的方法对安全物质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初探,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法,选择13种与有机过氧化物热危险性的影响因子密切相关的描述符,分别对起始分解温度T0和分解热△H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从而获得3种相应的预测模型。对比T0与△H的实验值和预测值,结果发现:SVM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PLS预测模型,MLR预测模型的精度最低;同种预测模型对分解热的预测结果均优于起始分解温度。此外,分析各预测模型的稳定性数据发现:MLR模型的预测过程发生了过拟合现象,不具备预测能力;PLS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均大于0.5,具备较稳定的预测能力;SVM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均大于0.9,具备非常稳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