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2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34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有效落实大气环境质量管控要求,推进大气环境高效率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新局面,该研究聚焦对波特假说的验证,定量评价大气规制对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影响.运用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为基础建立的DEA-Malmquist指数,对2006—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变动情况进行测算,并通过分解TFP动态指数,识别TFP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测算各城市大气规制的短期、长期动态影响,并以此分别对强、弱波特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2+26”城市的TFP于2006—2015年间总体降低了4.6%,技术创新变动是“2+26”城市TFP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区域来看,大气规制对TFP、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部分地区的强、弱波特假说不成立;从时效来看,大气规制具有较长时间(15~20年)的持续影响,但部分地区的大气规制在实施后的2~4年内正负影响发生转变,强、弱波特假说的成立情况也会随之改变.研究显示,在大气规制的制定和管理中,既要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气规制影响差异,进行分类管理和针对性管控,也要定期(规制施行后2~4年)对规制的实施进行评估和滚动调整,以实现“全面布局、精准施策”的大气规制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952.
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开展碳达峰路径研究对中国合理制定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该文筛选发表于2015—2020年间的18篇文献,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碳达峰路径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多数文献预测中国将于2030年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平均预测峰值水平约10.9 Gt CO2;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平均值为51.9%,非化石能源占比平均值为22.4%,经济年增长率平均值为5.4%,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平均值为54.0%.②该文筛选的样本对碳达峰路径预测结果与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一致,文献发表时间越晚预测的达峰时间越早且峰值越高.③除碳达峰时碳排放强度下降率(peakCEI)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峰值具有显著性;除文献类型(PTY)、影响因子(IF)、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分类(yblcoal)、碳达峰时非化石能源占比(pnf)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显著性.未来中国应从基于成本效益的最优达峰路径、完善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3.
954.
中国产区苹果越冬冻害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冬期冻害是影响苹果种植分布和质量形成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论文利用1961-2014年2 084个气象站点资料和冻害调查数据,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了越冬期初冬冻害和极端低温冻害发生的概率预测模型,并按照风险极低、低、中度、高、极高等5个等级进行了空间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初冬冻害和极端低温冻害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均通过了Hosmer-Losmer检验,独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1.4%。中国产区苹果的越冬冻害主要以初冬冻害为主,覆盖了除黄河故道和云南产区外的大部分果区,而极端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环渤海湾北部产区、黄土高原西北部和北疆。两种冻害的高风险区域面积基本相当,中度以上风险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为甘肃、辽宁、河北和山西,但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陕西和山东遭遇两种冻害特别是极端低温冻害的风险概率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955.
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石星村为样区,基于200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了不同时期对石星村森林景观格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并采用CLUE-S模型对石星村2014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验证。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以及工商资本介入3种情景模拟石星村202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2004-2024年间3种情景下的景观格局动态及破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石星村200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分布图对2014年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总体精度达到了85%,Kappa指数均值达到0.816,这表明CLUE-S模型对石星村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2) 在预设的3种情景下,样区森林景观一直占据20 a间景观基质的主导地位,林区分析结果显示出林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且相较于2004年的林地总面积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种情景下退化林地面积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相较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均伴随着人工林和农用地面积的增加,而工商资本介入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农用地面积的减少;3) 在林地的空间分布上,各林地类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退化原始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低山、深丘区,次生林、退化林地和人工林呈镶嵌格局,分散于主要基质性景观中;4) 样区在3种情景模拟下,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农二代”返乡潮和工商资本介入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恢复较好。研究结论可为石星村未来森林景观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56.
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准确预测粮食单产水平,对科学判断河南粮食生产能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意义重大。论文针对目前直接以单产为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未能反映出单产增长的有限性和增速的减缓性之不足,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产提升潜力衰减过程的单产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河南耕地的平均单产潜力和历年实际单产数据,计算得到河南历年单产可提升潜力值;依据单产提升潜力理论上呈逐渐衰减之变化特点,可采用指数衰减函数建立单产提升潜力回归模型,以达到间接预测单产之目的。结果表明:1)单产提升潜力对数值与时间t之间具有高度负线性相关关系,适宜建立指数回归模型;2)回归模型Vq-Vt=e-0.009 5t+9.464 7拟合优度R2=0.973 1,在0.01置信水平上回归显著;3)预测模型反映出了单产提升潜力的有限性和衰减性,即单产潜力对单产水平的限制性,模型理论诠释清晰;4)利用河南1978—2000年的单产数据作为样本建立预测模型,用样本以外2001—2015年的实际单产作为观测值,对预测单产进行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单产绝对误差均值为129.15 kg/hm2,仅为现有方法的0.17~0.82倍,且误差平稳,适宜于单产中长期预测;5)预测得河南2020、2025、2030年的平均单产分别为6 375、6 765、7 155 kg/hm2,年均增幅为85.20~74.55 kg/hm2,增速呈逐渐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957.
958.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定量判别PCBs污染物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处理多氯联苯(PCBs)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气相色谱数据,定量判别PCBs污染物类型,该法简便易行,可以避免由主观判断引入的偏差.对于PCBs标准样品Aroclor 1248及PCBs配制样品,污染物组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绝对误差小于2%.实际土壤样品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土壤样品PCBs污染物是Aroclor 1242;兰州土壤样品PCBs污染物是49.0%的Aroclor 1242和51.0%的Aroclor 1254的混合物.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处理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还可以作为一种质量控制的手段来识别干扰物.   相似文献   
959.
Br-Cl-共存溶液中Br-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结合Matlab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测定Br-的方法。经数理统计,回归系数R~2=1,回归方程与实验数据拟合理想。  相似文献   
960.
N和P对东海中北部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采用通径方法分析2001~2003年春夏季数据,在众多环境因子中,N、P含量及其组成与浮游植物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变化的首要因子.硅藻和甲藻对各种N的利用能力不同,是硅藻在调查海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季节中,硅藻和甲藻利用不同层次的氮盐,减少了两者间的竞争压力.高NO3-N/TIP对某些种类具有抑制作用,对甲藻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NO3-N/TIP在10~20、NH4-N/TIP或NO2-N/TIP小于1时,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最为丰富.NO2-N/TIP对硅藻的种类数变化几乎没有影响,而与甲藻的种类数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