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23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639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生态补偿机制是十九大确立的重要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然而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是否有效却缺乏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本文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利用IPAT系列模型作为构建模型变量的理论基础,应用合成控制法和断点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了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以及效果的持续性。合成控制法从基于反事实的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用断点回归分析确认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引起的断点的存在,而断点回归的分析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因果推断。为了使得分析结果更为稳健,本文进一步借助安慰剂检验以及Bootstrap安慰剂检验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模型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是有效的。相对于上海市,浙江和江苏两个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做因果推断,结果显示,经济包括隐性经济的发展、工业占比的提高、能源使用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依靠研发水平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而适度的环境管制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其他地方进一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选取了泛长三角地区的高程、坡度、坡向、GDP、人口、温度、降雨量、河流距离、城市距离和海岸线距离10个驱动因子作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基于这些驱动力因子,利用Logistic分析制作土地适宜性图集;运用CA Markov模型模拟得到2000年、1995年、1990年、1985年、1980年、1975年6期的土地利用格局;采用全数检测的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泛长三角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而重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精度为8873%,说明CA Markov模型对历史土地利用模拟具有一定可行性;(2)泛长三角地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从今往前逐期递增,且明显高于2010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水平,1995、1990、1985、1980、1975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235 1、3241 9、3247 6、3251 8、3255 3;(3)各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切相关,城市建成区有机碳储量低于其他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区域主要出现在其高值区周边;(4)耕地与林地面积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导致了1995~1975年间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基于CA Markov模型可以有效重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9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回归测度不同影响因子与各地类之间的驱动作用,结合Markov预测构建适用于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对湖区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呈显著提升趋势,草地是最活跃地类,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城镇化扩张稳定;(2)不同影响因子对各地类的驱动作用方向与解释能力各不相同,整体解释效果良好,各个ROC检验值均超过了0.81;(3)CA-Markov模型整体Kappa系数0.85,点对点精度75%,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其中模型对于林地、耕地及水域变化的模拟效果最优;(4)2010~2025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有所扩大,但其变化活跃程度趋向稳定;(5)2010~2025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所致,其它类型转变为居民用地的单向变化趋势显著,湖区城镇化进程大幅加速,主要集中在昌九一体化城市群区域;(6)2010~2025年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湖区各区县城镇边缘地带,城镇化进程中绿地保护措施效果明显,但仍容易造成耕地、林地抛荒等状况。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我国目前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最重要的总体平衡模式,利用参保人数、伤残人数、伤残比例等具体的历史数据进行了预测,得出总体平衡模式工伤保险基金的应交费率和费用,为工伤保险基金的有效筹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以平煤13矿为研究应用基地,对煤的吸附常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实现了线性求解关系,进行了计算机回归拟合求解.详细介绍了煤层瓦斯含量实验室测定的整个过程,并进行了应用计算.研究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减小了实验误差.通过研究分析,掌握了煤的吸附常数以及煤层瓦斯含量实验室测定的的详细过程,实现了实验室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6.
商业类建筑人员密度统计分析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献中商业类建筑人员密度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类,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建筑面积、商业类型(经营形式和性质)、城市类型(所在城市经济水平)以及营业时期对人员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面积与人员密度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商业类型、城市经济水平以及营业时期对人员密度的影响较大;超市、服装类建筑的人员密度高于百货商场和家具建材类建筑,商业建筑人员密度随城市经济水平增长而降低.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以商业类型、城市类型和营业时期为解释变量初步建立了商业类建筑人员密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7.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保护行人过街时的安全及减少行人违章行为,通过分析行人过街的等待规律,构建了信号控制行人过街等待的生存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典型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等待行为的观测及分析,得到了行人等待的生存曲线,建立了行人违章危险度随行人自身及环境因素影响的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人在路边等待过街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s,在中间安全岛的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仅为50s;行人等待时间与行人年龄、红灯时间、穿越车道数、冲突方向车流量、是否二次过街相关,与行人性别无关;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信号控制能提高行人的遵章率、降低违章危险度。笔者建议: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红灯时间不超过90s,行人在安全岛最大等待时间不超过50s。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毒理学试验数据讨论四氯乙烯急性吸入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首先总结了有关四氯乙烯急性暴露的毒理学试验数据,并利用分类回归的方法,得出了小鼠、大鼠与人类暴露于四氯乙烯时,暴露时间、暴露浓度与健康后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不同受试动物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健康效应的发生概率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暴露浓度达到某一值的时候,健康后果的发生概率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将这一浓度视为饱和浓度;不利效应(AE)对应的饱和浓度要低于剧烈效应(SE),且暴露时间越长,饱和浓度则越低,同时饱和浓度随受试动物的不同而变化,人类的饱和浓度最低,大鼠的则最高.  相似文献   
999.
垃圾按量收费是管制城市垃圾的最直接的环境经济政策。它根据垃圾排放量向居民征收(不同的)费用。从而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垃圾按量收费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中国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我们的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测度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总体效应;二是考察垃圾按量收费政策对不同居民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垃圾按量收费更合理,但多数人还是更喜欢每月固定收费;从对不同居民的具体分析看,中高收入者倾向认为垃圾按量收费更合理,年长者更喜欢每月固定收费。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后.年轻者更可能减少倒垃圾的量.但也更可能偷偷倒垃圾。  相似文献   
1000.
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数据中的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选择上海市和广州市作为代表性城市,研究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自2001年至2008年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上海市2002年前空气质量恶化,2002年后空气质量优化;广州市2004年前空气质量恶化,2004年后空气质量优化,较之上海变化趋势转折点存在2年的滞后。从季度变化看,上海市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广州市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表明,上海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现好转趋势,广州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现先恶化再好转的趋势,且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