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100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本文针对云南省电磁辐射环境及管理现状,参照国内、国外的管理模式对云南省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建设及实施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建议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92.
通过对全市放射性污染源现状调查 ,摸清了全市放射性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放射性污染物排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减轻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93.
本文概括介绍了我区密封放射源现状,指出了我区密封放射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尽快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4.
小龙潭电厂煤灰渣天然放射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龙潭电厂煤灰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空气中氡及子体水平及外照射空气吸收计量率的研究一经们不能直接用于民用建材,仅用用于公用或露天工程,若与其它低放射性材料适当掺和。则可明显提高射防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95.
通过对重点地区放射源安全监管工作的督查,发现了办证不严,监管不规范等问题,从机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成立常设机构、严格执法、加强宣传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9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类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迅速进入办公室、家庭,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可是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高科技的电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并成为继室内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又一室内环境污染物质--"电磁辐射污染".本文将从电磁辐射污染的特性、危害、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怎样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的污染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97.
本文讨论了家庭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的影响因素和在家庭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98.
微波消解技术在金属元素分析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丰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0):40-41
微波消解技术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样品制备方法,介绍了微波消解的原理、装置及特点、优点和在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99.
7种海洋微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UV B辐射对 7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7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随着UV B辐射剂量的增强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P <0 0 5 ) .实验微藻对UV B辐射的敏感性符合绿藻 >硅藻 >金藻的分类学规律 ,其中金藻 870 1是最敏感的一种 .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 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 远远大于相对增长率的EC50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藻在UV波段的吸收峰集中在UV C波段 .在UV B波段 ,每 10 4 个细胞的最大吸收度的顺序为 :绿藻 >硅藻 >金藻 .微藻对UV B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其在该波段的吸收度之间存在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900.
BACKGROUND: Incidence of amphibian deformities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many factors have been proposed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deformities (e.g., contaminants,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 parasites), no single cause has been definitively established. METHODS: To determine whether waterborne chemicals are responsible for amphibian deformities in ponds in north-central Minnesota, we deployed 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 (SPMDs) in an impacted and a reference site to accumulate lipophilic contaminants. We then exposed native tadpoles (northern leopard frogs; Rana pipiens) to the SPMD extracts combined with two agricultural pesticides (atrazine, carbaryl) at two levels of UV radiatio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UV radiation alone caused a slight increase in hatching success and tadpole growth rate. Deformity rate among hatchlings was high following exposure to SPMD extracts from the reference site in the absence of UV, suggesting that chemicals present at this site are broken down by UV to less harmful forms, or become less bioavailable. Conversely, impacted site SPMD extracts caused hatchling deformities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UV, suggesting that UV potentiates the teratogenicity of the compounds present there. Impacted site SPMD extrac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ony triangles among metamorphs, a common deformity observed at this site. The incidence of skin webbing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SPMD extracts from both sites as well as with our pesticide control containing atrazine and carbaryl alone. CONCLUSIONS: Higher deformity rates among tadpoles reared in the presence of UV radiation and SPMD extracts from sites where deformities are common indicates a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unds) in the water at this site may be causing the deformities.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stressors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natural stressors (e.g., UV radiation)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multiple stressors work to impact amphibians and amphibia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