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7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3886篇
安全科学   613篇
废物处理   337篇
环保管理   2442篇
综合类   9336篇
基础理论   1812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582篇
评价与监测   1353篇
社会与环境   606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606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8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 quantitatively robust yet parsimonious air-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in mountainous regions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to relev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of measurement and inference. The design of monitoring networks should focus on the objectives required by public agencies, namely: 1) determine if some threshold has been exceeded (e.g., for regulatory purposes), and 2) identify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trends (e.g., to protect natural resources). A short-term, multi-scale assessment to quantify spatial variability in air quality is a valuable asset in designing a net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an evaluation of existing data and simulation-model output. A recent assessment in Washington state (USA) quantifie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ropospheric ozone distribution ranging from a single watershed to the western third of the st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herence in ozone exposure modified by predictable elevational relationships ( 1.3 ppbv ozone per 100 m elevation gain) extends from urban areas to the crest of the Cascade Range. This suggests that a sparse network of permanent analyzers is sufficient at all spatial scales, with the option of periodic intensive measurements to validate network design. It is imperative that agencies cooperate in the design of monitoring network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to optimize data collection and financial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72.
以株洲市攸县某矿业公司"5·7"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故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针对锁定污染因子、查找污染源、判断污染团的扩散趋势以及监控敏感点的安全等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事故特征因子为CO,其周边环境空气中浓度随着与抽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监测到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事故影响。  相似文献   
73.
环境样品中 PCBs 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碱解、酸洗、萃取、净化、浓缩、脱硫等步骤处理实际样品,利用毛细管柱GC/ECD进行PCBs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准确,定量良好,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各同系物的方法检出限,水样为0.01~0.08ng/L;土壤样为0.003~0.03μg/kg,可以应用于土壤、沉积物、水样、油样等环境样品中PCBs的测定  相似文献   
74.
青铜峡铝厂氟污染对广武乡玉米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了青铜峡铝厂东南方向4.5km的广武乡玉米叶,得知含氟量为43.94-166.1mg/kg,对照样品树新林场玉米叶的含氟均值为13.15mg/kg,广武乡的玉米受到了严重的氟污染,农作物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7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GC/MS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开发了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土壤中多环芳烃、不须经过纯化步骤,直接可用于GC/MS分析的简便、高效的方法。本实验中超临界革取的流体是二氧化碳,改善剂是5%的二氯甲烷/甲醇,萃取温度为120℃、压力为34MPa。GC/MS分析时除了采用外标外,还加入了6种同位素PAHs内标以校正各段PAHs的响应因子。采用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我国未开垦森林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76.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分析与环境目标可达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特点,对实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淮河流域污染"久治不愈"原因浅析及治理措施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淮河流域水质和产业结构现状、近几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以及流域内污水处理情况,初步分析了淮河流域污染反弹“久治不愈”的几个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Effec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0.2 to 1%) on thebioavailability of -HCH in vegetative clones of theaquatic fern Marsilea minuta was studied in a staticexperimental bioassay system on different photoperiods. Additionof humic acid showed the reduction in the bioavailability of-HCH in all the photoperiods (72 hr light to 144 hrlight) at the interval of 16 hr light (L) and 8 hr dark (D) inboth aerial and submerged portion as compared to controlindicating its protective role in toxicity.  相似文献   
79.
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及涉及到政府与各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就政府与一次性餐具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如何应用经济手段使其在防治“白色污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新疆河流洪水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水期间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其特点是污染物的浓度高、负荷量大。给工业、渔业和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悬浮物是洪水过程中的主要面污染产物,同时还作为载体吸附和携带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类和微生物进入水体,致使河流水质下降。在研究洪水灾害的同时。不应忽略洪水期间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