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16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61.
文章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泉州西湖水体中硝化作用的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NO2--N)氧化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湖水体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都是以颗粒态活性为主,但是与氨氧化过程相比,亚硝酸盐氧化的颗粒态活性部分相对较少;水体中总氨氧化潜力显著高于总亚硝酸盐氧化潜力(配对t-检验,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NO2--N浓度与总氨氧化潜力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高速率的氨氧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NO2--N的积累。西湖水体中存在的高浓度氨氮一方面促进了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导致高氨氧化潜力,另一方面却对亚硝盐氧化过程产生了部分抑制,导致低亚硝酸盐氧化潜力,使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成为硝化作用的限制性步骤。  相似文献   
462.
CeO2改性MnOx/Al2O3的低温SCR法脱硝性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大比表面积的Al2O3载体,等体积浸渍法配制负载MnOx和CeO2组分的CeO2-MnOx催化剂.以NH3为还原剂,一定的空气流速及合适的气体配比的条件下,考察所制备的催化剂在70~300℃范围内低温SCR法的脱硝性能及机制,同时分别对催化剂进行BET、XRD、SEM等表征实验,研究催化剂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463.
为揭示砍伐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效氮(NO3--N和NH4+-N)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为进一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N素循环及森林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依据.选取华北落叶松砍伐干扰林分(样地A)和未砍伐干扰林分(样地B),采用基于地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理论的格局分析方法.对样地林下土壤(0~30cm)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  相似文献   
464.
465.
理解底物碳氮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排放氮素气体——氮气(N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以及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定量了解反硝化产物组成对碳底物水平的依赖性,也有助于氮转化过程模型研发中制定正确的关键过程参数选取方法或参数化方案.本研究采用粉砂壤质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和加碳(C+)两个处理,前者的初始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为~50 mg·kg-1和~28 mg·kg-1,后者的分别为~50 mg·kg-1和~300 mg·kg-1.采用氦环境培养-气体及碳氮底物直接同步测定系统,研究了完全厌氧条件下碳底物水平对上述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K处理无CH4排放,而C+处理可观测到CH4排放;C+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显著高于CK处理(P<0.01);NO、N2O和N2排放量占这3种氮素气体排放总量的比重,在CK处理分别约为9%、35%和56%,在C+处理分别约为31%、50%和19%,处理间差异显著(P<0.01).由此表明,碳底物水平可显著改变所排放氮素气体的组成;对于旱地阶段硝态氮比较丰富的水稻土,避免在淹水前或淹水期间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466.
废茶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张彬  邓文 《环境科学》2014,35(10):3674-3682
为探讨废茶活性炭对于SO2和NO脱除作用的制约因素,分别考察了材料孔径结构、石墨化程度及表面结构对其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吸附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较高的石墨化程度是影响材料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微孔径较小且含氮碱性基团较高时有利于SO2的脱除;发达的中孔结构是制约NO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含氮碱性基团对NO的脱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烟气中SO2和NO共存时,材料的脱硫脱硝性能均有所降低,氧气和水蒸气的加入能够改善其脱硫脱硝效率;废茶活性炭在无水环境下对于SO2和NO的吸附作用均以物理吸附为主,水蒸气的存在促进了材料对SO2的化学吸附;通过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发现,Bangham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材料脱硫脱硝的动力学过程,其R2均高于0.989,材料对于SO2和NO的吸附速率常数均随氧气和水蒸气的加入而减小.  相似文献   
467.
冬季猪粪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猪粪典型处理方式中的固体堆放管理,研究猪粪在冬季(2012年11月~2013年2月)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特征.实验共设两个处理——无覆盖(non-covered,NC)和水稻秸秆覆盖(covered,C),堆放时间为73 d,期间进行了3次翻堆操作.实验观测了3种含氮气体(NH3、N2O和NO)的排放通量和堆体剖面N2O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猪粪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累积量(以N计)分别占初始TN的比例为2.1%~2.6%、0.02%和~0.000 25%.两个处理的含氮气体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有覆盖堆体的含氮气体的排放量略低于无覆盖堆体.在堆放初期,NH3排放量最先出现峰值,之后N2O和NO排放开始增加.NH3和NO在固体堆放的中前期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到堆放后期,N2O开始出现比前期高出两倍的排放高峰,而NH3和NO出现小幅增长.翻堆前后,NH3的排放无明显变化,而N2O排放在翻堆后均出现降低的变化,NO排放却出现升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8.
利用2006年-2009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海淀区香山站、万柳站和北部新区站的NO2资料和相对应的气象资料,对NO2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发现:NO2浓度达到三级的日数平均为5 d,呈逐年减少的趋势。NO2超标日分布在1-4月和10-12月,浓度峰值在上午10:00和19:00-23:00,谷值在上午7:00时,且节假日NO2浓度略高于工作日。通过相关分析,NO2的浓度随温度、风速、气压、降水量的增高而降低,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偏南风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69.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规定了各等级评价的现状监测内容和要求,但在具体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实践中,还存在不少技术性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环境监测人员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现状监测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70.
土壤是大气一氧化氮(NO)重要的来源之一,在大气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最新的BDSNP算法构建长三角地区2018年土壤NO排放清单,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和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2018年土壤NO排放量为213.6 kt,占人为源NOx排放总量的7.3%,排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从月变化来看,土壤NO排放在6月达到峰值,占全年排放的19.9%,占6月人为源NOx排放量的19.7%;从小时变化来看,土壤NO排放在16:00点达到峰值,占全天的5.5%.土壤NO排放包括土壤本底、氮肥施用和氮沉降这3个部分;氮肥施用是土壤NO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77.8%.随着机动车和工业等NOx排放的深入减排,土壤NO排放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