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加强绿化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UHI)效应,但植被降温规律如何,如何科学绿化一直模糊不清。以南京市ETM+影像为数据源,经ATCOR2模块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南京城区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SR),基于实测值和同时相ASTER数据反演结果的双重验证,拟合了两种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存在明显的UHI,城区水体和绿地为显著的低温区,除水体外,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地表温度明显低于植被稀少或无植被区;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RSR呈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后者的相关性高于前者;以〖WTBX〗RSR〖WTBZ〗=32为界,此值之前,地表温度随着植被覆盖增加而锐减,此值之后,植被覆盖继续增加,地表温度却趋于恒定,呈现植被降温效应“饱和”现象;RSR能直接说明对于不同下垫面,增加相同的植被覆盖度其降温效果存在差异,而不进行土地利用分类,NDVI无法揭示此现象  相似文献   
752.
利用2007年5月Lansat5 TM数据,运用单通道算法,基于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地表特征参量进行了反演,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典型地表特征参数值。在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植被指数最高、地表温度最低,农田的植被指数最低而地表温度最高,草地介乎林地和农田之间。城镇建设用地主要表现为热岛效应,而水域则主要表现为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双低特征。进一步对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表明,由于结构、功能的不同,土地利用二级类在地表特征参量方面也表现出了有规律地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物理特征,可以丰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像分类的先验知识,有望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753.
Studies on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complexes in areas of the Kolyma River basin disturbed by mining,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Chukchi Peninsula, have been performed to reveal trends in natural restorative processes in posttechnogenic landscapes. Data on the flora, phytomass stock,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lants pioneering in the overgrowing of disturbed area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and technogenic eluvia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plant cover restoration in disturbed areas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type (genesis) of technogenic substrates, the content of fine earth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distance from natural plant complexes that serve as a source of seeds coming to the disturbed area.  相似文献   
754.
研究气候变化下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对于保护涵养水源的林地植被系统,合理规划管理流域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汉江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结合[1]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类型修正蒸散发量得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方式,从时空角度定量研究了在生长季4~10月份流域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趋势性变化,并且分析了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林地植被多年平均生长季生态需水量为6.915 8×109 m3,整体上呈现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生态需水量对不同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最高温度水汽压太阳辐射风速最低温度,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敏感程度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还与各区域的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和下垫面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755.
海拔高度变化对区域温度、降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会对植被物候特征产生影响。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分析库区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特征,该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认识库区植物物候空间特征,进而监测库区土地覆盖变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重建库区2001~2012年MODIS 16天最大合成EVI时序影像数据,对重建后的时间序列影像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库区陆地植被关键物候特征信息,并对库区陆地植被物候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陆地植被生长季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南部山区林地生长季最长,而库区中部、东部耕地生长季较短。植被物候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区域,低海拔区域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Season,SOS)随海拔升高而提前,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Season,EOS)随海拔升高而推迟,进而导致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LOS)随海拔升高而延长。而在海拔较高山区,林地植被物候呈现完全相反变化趋势。受丹江口水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丹江口库区植被分布随海拔变化呈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区域。  相似文献   
756.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出了人工恢复和退建退化山地植被的基本方法论。退化山地植被和重建必需以兼顾退化 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植被为目标,阐述了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的九项生态学原理和芾项技术方法,介绍了诊断一玫方案一物种选择-各种植物 群的设计及其组合与实施-监测和进一步优化调控等基本人工恢复和重建退化地山植被的步骤。该方法论已在岷江上游的在  相似文献   
757.
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遥感影像基础上利用景观指数从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与均匀性以及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一熟作物田及耐寒经济作物田、落叶果树园” 在流域中的分布面积最大,是整个流域的基质,其它景观要素镶嵌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小,分化程度最弱,异质性最低。 “裸地/城镇”的斑块间距最大,相似性程度低,聚合性弱,异质性最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斑块间隔小,分布紧密,相似性程度高,聚合性强,但自然连接性较低。整个植被景观体现出要素众多、间隔紧密、自然连接性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类型丰富、比例协调、均匀性和多样性程度较高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758.
为详细了解水库建设期秭归县植被结构演变及土壤侵蚀风险情况,使用TM和SPOT等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秭归县1992、2007年1〖DK〗∶50 000土地利用分类、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风险及1999~2007年SPOT VEGETATION NDVI等。利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植被结构与土壤侵蚀风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92~2007年,植被景观格局更加破碎,斑块离散程度变大,多样性提高,乔、灌等仍是优势类型,受不同人类政策的影响,不同类型植被类型景观特征响应表现出差异性。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其中秭归中南部植被水平密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降低土壤侵蚀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库周边地区作为人类活动扰动的集中区,水土保持任务依然艰巨。通过遥感和GIS手段分析区域土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变化背后的驱动机制和限制因素,甄别人类活动影响力,为研究三峡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59.
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其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实地勘测研究分析全湖变化状况,判断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提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760.
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 t/hm2、28.87%)>白桦林(194.17 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 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 t/hm2)>白桦林(24.52 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 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土壤蓄水能力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673.19 t/(hm2·a))>高山松林(610 t/(hm2·a))>白桦林(549.84 t/(hm2·a));在同一森林单位面积上,涵养水源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855.66 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803.46 t/hm2)>白桦林(768.53 t/hm2)。研究可为森林生态效益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且对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着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