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436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刘洋  黄懿梅  曾全超 《环境科学》2016,37(10):3931-3938
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发挥土壤潜在肥力、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实现植被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4种草原植被与4种乔木林植被的表层土壤(0~5 cm)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454 Hi Seq对其进行16S r DNA V1~V3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6个门,84个纲,187个目,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草原植被土壤分布更多的是Actinobacteria,森林植被土壤分布更多的是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对丰富度主要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限制.Actinobacteria的生长主要受土壤pH、水分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通过RDA分析发现,影响黄土高原土壤细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水分,这些结果丰富了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2.
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封育0 a的流动沙丘、封育11 a的流动沙丘和封育20 a的流动沙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探讨了它们与植被恢复演替和地形特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20 cm)逐渐增加.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结构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C/(C0+C)均大于65%,反映出它们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58.39 m和91.00 m(封育0 a)、28.59 m和23.61 m(封育11 a)和63.31 m和61.05 m(封育20 a).由半方差函数及其参数和空间分布格局图分析表明,其空间异质性在所研究的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大(封育0~11 a)后减小(封育11~20 a)的变化特点.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分析表明沙丘植被变化和地形特征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沙丘上的空间分布,沙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及其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43.
长江上游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异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MMS/NDVl为基础,结合气候与人类活动数据,研究了1982~2003年间长江上游植被覆盖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近22年来,长江上游春季、夏季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以春季最显著;秋季、冬季植被覆盖呈降低趋势,以秋季降低最显著.春季、夏季降雨与气温的同步增加,致使植被覆盖增加;秋季降雨减少,以及气温的增加导致植被覆盖降低;另外,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是春季、夏季植被覆盖增加,秋季、冬季植被覆盖减少的重要原因.春季→夏季→秋季→冬季NDVI增加的区域在窄问上大致呈现低纬度向高纬度转移的趋势.春季、夏季所有植被类型的NDVI均有增加趋势;而秋季所有植被类型的NDVI均降低;冬季植被除针叶林的NDVI略有增长外,其余植被类型的NDVI均降低.  相似文献   
944.
秦岭南北地区植被覆盖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和SPOT VGT(Spot Vegetation)两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对1982~2007年26年间秦岭南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环境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秦岭南北地区的植被覆盖均呈降低趋势,且秦岭以北地区的降低速度大于秦岭以南.经计算分析得出,两地区春季和夏季的季平均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p<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秦岭以南地区1982~1997年春季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1(p<0.05);秦岭以北地区春季的降水与年NDVI之间也显著相关(p<0.05).值得注意的是,1998~2007年间,秦岭以北地区冬季NDVI与温度相关系数高达0.75(p<0.05),这是秦岭地区在区域环境影响下植被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表明秦岭以北地区的植被更多地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趋势下,该地区植被可能更为敏感,是区域生态响应的一个重要信号.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也是影响该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45.
滨河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河湿地孟津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自然湿地不同植被群落分层检测了微生物数量,并通过计算其辛普生指数分析了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受滨河湿地发育与演替的差异影响,不同土地类型和自然湿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总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林地和河滩土壤0~5cm层细菌数量最多,麦地中5~10cm层最多;麦田和林地5~10cm层放线菌数量最高,河滩0~5cm层最大;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河滩土壤放线菌及林地土壤真菌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46.
表层岩溶带及其植被、土壤构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本文系统分析了兰电堂泉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土壤水到岩溶泉水的水文过程中,电导率、暂时硬度、总碳量不断增加,不同阶段各阴、阳离子的吸附和淋溶存在差异,对大部分离子,植被层和浅层土壤有较强淋溶作用,深层土壤吸附作用较强。表层岩溶带水文过程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层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壤层是无机碳、有机碳和HCO3-转化的重要化学场,植物-土壤系统主导了碳的转化和转移,影响表层岩溶动力系统。随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表层岩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能有效调控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947.
普定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恢复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石漠化发生与扩展,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针对普定的区域特点、自然背景及石漠化现状,提出了普定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原则和方法,在总结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森林恢复模式及巩固造林成果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普定6个村的森林恢复工程为典型案例,提出了普定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具体物种选择及植被恢复模式的具体对策,包括穴状整地技术、容器苗技术、局部客土技术、明坑大穴嫁接技术、乡土树种混交等技术等。  相似文献   
948.
毗邻铁矿的景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酸联合消煮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毗邻铁矿的千山景区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分布,同时通过对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镉、铜含量均超过了国家自然风景区所需达到的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上限,两者分别是一级标准的2.45~4.65倍和1.1~1.95倍,个别区域铅、锌也有超标;土壤中镉以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8.16%~83.17%和3.39%~22.91%,铜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6.67%~88.82%和3.75%~20.38%,铅、锌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植物吸收的重金属不仅包括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还包括了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结合态。  相似文献   
949.
河道植被护坡技术的应用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护坡是生态护坡中最重要一类,是植物和土壤的有机结合,除了有防洪、排涝及保持水土等护坡功能,还有一定的景观效应和生态修复功能,防止N、P及重金属等化学物质进入河道进而污染受纳水体。文章介绍了目前植被护坡技术主要的应用类型,系统地归纳了各个技术的构建方法、适用范围及技术特点,同时,文章较详细的总结了植物的作用机理及选择情况。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对植物护坡的定量化研究及效益分析,造成建成后的植被护坡得不到更好的管理及后期维护建设,所以为了更好的管理植被护坡,为护坡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评价标准,文章提出了植被护坡构建成后的一些评价方法,包括植被护坡的稳定性评价、水土保持性评价、净化能力评价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  相似文献   
950.
沙地水分的研究状况,很大程度代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中的许多典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沙地水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