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ID技术是废水处理中提高氮、磷去除的技术。它通常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氧化沟组成,这些氧化沟周期性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工作状态,一个工作周期4h。垃圾处理厂采用这一技术处理垃圾渗沥液,处理效果好,费用低。主要工艺参数为,污泥浓度3.0-5.5g/L、泥龄15-30d、污泥产率0.6-0.9kg(MLSS)/kg(BOD).d、反硝化速率26g(N)/kg(MLSS).d。  相似文献   
22.
摘要:通过河南鹤壁丰鹤火电厂2×600MW湿法脱硫的工程实践,结合国内其他脱硫工程的应用经验.对湿法脱硫工艺中增压风机的运行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某温度、湿度、振动综合试验箱(简称为“CERT”设备)系统核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线性控制器PID、微处理器自整定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程序设定技术在环境试验中的应用、可控的循环气流风速确保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减小复合材料结构振动响应。方法以全复合材料翼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翼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带有压电作动器的结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PID(Proportional,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控制理论设计主动控制律,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控制律程序,通过控制律变参分析得出PID控制各参数的设计规律,基于仿真模型进行主动控制仿真试验。以仿真试验结果为基础,在复合材料翼面上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地面试验。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复合材料翼面振动响应,振动响应减小了79.74%,验证了模型和控制律设计的有效性。结论以压电作动器作为控制作动器,通过PID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律,能够有效控制全复合材料翼面振动,使振动减小。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PID检测技术原理、特点,及在重油输送装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ID比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6.
本文分析桥门式起重机大车运行机构啃轨的原因,提出运用纠偏检测控制技术。结合先进的PLG控制和变频调试技术、PID控制器以及现场总线通讯技术等,取代传统的电气控制方式,减少桥门式起重机中大车的啃轨现象,提高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和维修工作量,同时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具有节能等效果。  相似文献   
27.
在处理污水时pH值的变化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和时滞性,常规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不够理想。介绍了污水处理过程的反应原理以及pH值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非线性预测控制算法的一般步骤,确定了污水pH值智能预测控制的研究思路。确定了输入输出变量并搭建其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构建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粒子群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既能克服BP算法局部最优的问题,又能提升收敛速度及预测精度。最后将智能预测控制算法的输出作用于PID控制回路的设定值。仿真结果表明,智能预测控制算法控制性能优于单纯PID控制,能更快跟踪设定值,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8.
彭建兰  张英堂 《环境技术》2009,27(6):23-25,35
PID算法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算法,但它对大惯性、大延迟、多变量的湿热交变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温控湿显得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积分分离模糊PID控制器,当系统调节开始时由于系统误差较大,系统的控制主要由模糊PD控制来实现;当系统误差较小时加入积分控制环节,系统切换为模糊PID控制,并将其应用于高温湿热试验系统控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普通PID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特别是对大范围温湿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Environmental Forensics》2013,14(3):167-173
Due to numerous types of uncontrolled petroleum releases into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leaking storage tanks, spills, and improper disposal of petroleum wastes, there is a need for quicker, more efficient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soil contamination for site remediation. The portable field detectors used most often in preliminary site evaluations are the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and the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PID).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instruments in analysis of two clay soil sites contaminated with diesel fuel. As in previous research, a log-log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ID and FID instruments for diesel fuel-contaminated soil at each site (R 2 > 0.91). Also,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0.64 and 0.60) between the field instruments at each site were found to be similar. It was asserted that either field instrument can be used to delineate the diesel fuel contamination at that site based upon a previously calcul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struments, and an overall numer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eld instruments can be used at various sites of similar soil and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wo instruments could facilitate and accelerate site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0.
基于已有自主研发的新型测试系统,提出一种静电放电中电极移动速度与温湿度变化对放电结果造成影响研究装置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描述。该设计用于对小间隙静电放电(ESD)中电极移动速度和温度引起放电参数的低重复离散特性进行探讨。设计基于STM32的温湿度智能网络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PID算法实现了温湿度的智能控制,以满足用静电放电电极移动速度效应测试仪定量获得更准确实验结果的需要。该设计弥补和完善了现有静放电测试平台的不足,对于展开小间隙静电放电性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