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4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510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629篇
综合类   2337篇
基础理论   343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1633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秦成  刘浩  刘念 《中国环境监测》2019,35(2):136-141
为建立和量化适于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的评价方法体系,提出了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一致性、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问题,并建立了选址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2套指标体系。以自动站选址与手工断面位置不一致为前提,利用累乘指数判断选址可行性,在可行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分析选址的适宜性。应用案例显示,罗汉大桥断面水质自动站选址于手工断面下游150 m处是可行的,并且此选址高度适宜,在具有水质代表性的同时兼顾成本和运维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采用称量法制备瓶装1μmol/mol氮气中42个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建立了选择离子模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对目标组分在气瓶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所选择的42种目标组分完全满足中国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4—2013)和美国环保署《使用特殊处理的采样罐/气相色谱仪检测环境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EPA TO—14A)这2个方法标准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有害成分的监测要求。将研制的气体标准物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分别进行了比对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比对结果与国际等效度。结果表明,1μmol/mol氮气中42种组分VOCs标准物质的有效期为一年,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0%(包含因子k=2),并取得国家标准物质证书GBW(E)062231。  相似文献   
993.
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及其典型应用,其代表性机理模型和应用示范成果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光谱遥感团队在最近几年中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建立了基于改进双峰法的水体分布自动化遥感提取方法,实现了简单、高效和高精度的水体提取;提出了大型湖泊长时序水量估算方法,并以青藏高原湖区为例,重建了典型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序列;发展了基于“软分类”的典型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方法,构建了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高度浑浊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半解析方法,提高了反演方法的区域和季节适用性;构建了基于水色指数的大范围湖库营养状态和透明度遥感监测方法,实现了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遥感监测,以及全国大型湖库透明度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提高了水环境遥感监测效率,促进了卫星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高精度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用氨气敏电极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同步测试。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在水样氨氮质量浓度在0. 159~2. 81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氨气敏电极法的检出限为0. 03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4%~4. 2%,加标回收率为85. 0%~110%;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 025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5%~6. 4%,加标回收率为93. 0%~99. 8%。同时氨气敏电极法在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制和分析时间上要优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气敏电极法能够满足地表水自动监测在线比对实际工作的需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系统中动态稀释校准仪在相同稀释比和不同稀释流量条件下,对仪器测试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普遍使用的校准仪的不足之处。选取臭氧前体物(PAMS) 57种有机化合物,以不同稀释总流量,分别测试0. 5和1. 0 nmol/mol的平均检出限以及平均回测偏差,结果显示,在输出流量1 000 m L/min时,平均检出限分别在0. 02~0. 17和0. 01~0. 10 nmol/mol;平均回测偏差在-12%~26%和-28%~10%。当总输出流量 1 000 m L/min时,多点曲线各浓度点重复性5%。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11—2015年Landsat7、Landsat8等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土壤侵蚀面积、水资源量、降雨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计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研究评价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优、良,粤北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最好;广东省及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但呈现温和地波动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和水资源总量提高是促进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科研管理为例,分析了江苏省现有条件下的环境监测事业单位科研性质和科研管理的主要模式、存在的弊端及今后发展,尝试通过对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和地区规划的解读,寻找环境监测科研的研究方向和管理模式,紧密结合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科研管理特点,提出科研管理方案设想和可实现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分析与掌握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提出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工程实例验证MIDAS-GTS有限元软件在分析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地表沉降变形特性,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挖面支护压力、侧摩阻力、地层结构特性等;最后,通过地表沉降变形特性分析得出矩形顶管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矩形顶管施工过程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9.
Since 1980, the Lake Tahoe Interagency Monitoring Program (LTIMP) has provided stream‐discharge and water quality data—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suspended sediment—at more than 20 stations in Lake Tahoe Basin streams. To characteri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nutrient and sediment loading to the lake, and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existing database, we have (1) identified and corrected for sources of bias in the water quality database; (2) generated synthetic datasets for sediments and nutrients, and resampl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different load calculation models; (3) using the best models, recalculated total annual loads over the period of record; (4) regressed total loads against total annual and annual maximum daily discharge, and tested for time trends in the residuals; (5) compared loads for different forms of N and P; and (6) tested constituent loads against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variable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1) N and P loads are dominated by organic N and particulate P;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long‐term downward trends in some constituent loads of some streams; and (3)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LULC variable influencing water quality in basin streams. Many of our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load calculation methods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LTIMP.  相似文献   
1000.
The leather industry (tanneries) generates high amounts of toxic wastes, including solid and liquid effluents that ar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 content. Vermicomposting was studied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treating the wastes from tanneries. Vermicompost was produced from the following tannery residues: tanned chips of wet-blue leather, sludge from a liquid residue treatment station, and a mixture of both. Five hundred earthworms (Eisenia fetida) were added to each barrel. During the following 135 days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p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rganic matter (OM),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C:N ratio, and chromium content as Cr (III) and Cr (VI). The results for pH, TOC and OM contents showed decreases in their values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whereas values for CEC and total nitrogen rose, indicating that the vermicompost reached maturity. For chromium, at 135 days, all values of Cr (VI) were below the detectable level. Therefore, the Cr (VI) content had probably been biologically transformed into Cr (III), confirming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as an advanced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study reinforces the idea that vermicomposting could be introduced a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tannery waste and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