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890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1722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325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气溶胶自由基毒理学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两级核孔滤膜的空气采样器采集了上海市区及郊区农村两点的粗颗粒(>2.5μm)及细颗粒(MP2.5)气溶胶。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分析了其元素含量及其水溶后样品的元素含量。用ESR观察了颗粒物中的自由基;应用丙二醛(MDA)和四唑盐(MTT)方法比较了辐照前后粗颗粒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市区气溶胶粒子中的Fe,Cr和Mn化合物比郊区粒子中的易溶于水,郊区细粒子中的Fe化合物比粗粒子中的易溶于水。ESR谱显示颗粒物中含有自由基,毒理实验显示了辐照后的气溶胶颗粒与未辐照的相比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结果提示了气溶胶主要的致细胞毒性之一是通过自由基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市西北城区取暖期环境大气中PM10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监测资料探讨了北京市西北城区取暖期PM10 的逐日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 .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 (SEM)研究PM10 中的矿物成分及其微观形貌特征 .结果表明夜间PM10 浓度普遍高于白天 .XRD分析显示颗粒物粒度越细 ,其中所含的矿物种类越少 .SEM研究得出 ,单个PM10 颗粒类型可初步分为有链状集合体、簇状集合体、圆球状、片状和不规则形状等 5类 .从数量上看 ,PM10 主要来自燃煤和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993.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及其与空气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内不同林地类型及其旁边道路空气颗粒物及微生物浓度的研究,得出:空气颗粒物中直径大于10μm的粗颗粒所占比例较小,而人可以通过呼吸吸入的PM10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人体最为有害的PM2.5所占比例也很小;对照点(道路)的PM10、TSP浓度都显著高于其临近绿地的浓度,可见绿地具有显著的滞尘作用;元大都公园各林地中PM10浓度都超过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是标准的1.36~2.54倍,对人体最为有害的PM2.5浓度只有个别绿地超标;空气微生物浓度与空气TSP、PM10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PM2.5、PM1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Particle light scattering and PM2.5 (particles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2.5 m)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air quality studies conducted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wereexamined. Fine particle scattering efficiencies were determinedfrom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measured light scattering and fine and coarse mass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ing fine particle scattering efficiencies ranged from 1.7 m2 g-1at Meadview in the Grand Canyon to over 5 m2 g-1 in Mexico City. Most of the derived fine scattering efficiencieswere centered around 2 m2 g-1, which is considerablylower than most values reported from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995.
PM_(2.5)影响人们的生活,危害城市居民的健康,因而在大范围、连续空间上精准预测PM_(2.5)的浓度对于降低居民暴露在大气污染环境中的风险意义重大。基于空气中PM_(2.5)浓度对气象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下垫面条件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CA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RF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度的预测模型。研究发现:(1)PM_(2.5)浓度大小分布与夜间灯光指数NLI、国内生产总值GDP、降雨量PRE、温度TEP、相对湿度RH、植被指数EVI以及土地利用覆被LUCC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NLI和GDP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PRE、TEP、RH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2)主成分数量为4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6.7%,PRE、RH、GDP、NLI和EVI是影响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空间变化的最重要的5个因子。(3)PCA-RF模型对于PM_(2.5)浓度的预测具有较好的表现且在长三角中西部的城市预测效果好于东南部沿海城市。相对于逐步回归SR模型,PCA-RF模型验证数据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12.7%,决定系数R2提高12.1%,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8.3%。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COVID-19疫情初期河南省空气质量指数(AQI),并探讨了2项重要污染物(PM2.5和NO2)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发现疫情管控后AQI总体趋势向好,MODIS载荷反演PM2.5浓度下降了22.7%,TropOMI卫星反演NO2柱浓度同比下降61.95%,环比下降70.25%。另外,对NO2日遥感监测结果按照"前-中-后"3个时段进行周尺度归一化社会经济活动指数SSEI计算,结果显示疫情管控措施对社会经济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部分地区的工业热源企业虽已逐步有序恢复生产,但经历了缓慢的恢复过程。河南省的经济活动恢复水平在春节后第1周至第5周处于渐进式增长状态,第6周有所回落,第7周继续攀升。  相似文献   
997.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8.
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物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排放已成为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能够影响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本研究通过整车转鼓实验对国V缸内直喷(GDI)汽油车的颗粒物排放水平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汽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GDI汽油车的PM、OC、EC排放因子分别为(43.4±16.2)、(11.0±3.5)及(20.5±8.1)mg·kg-1,其中EC的排放显著高于同类研究.为探索导致颗粒物排放区别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探讨了燃油类型、启动方式和循环设定对汽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类型(添加体积分数10%的乙醇与纯汽油)对颗粒物排放影响不大.冷启动会排放更多的颗粒物.同时,循环方式也会影响颗粒物排放,中国工况循环(CLTC)会排放比全球测试循环(WLTC)更多的颗粒物,这可能与我国更多的缓加速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肺水通道蛋白1(AQP1)在PM2.5暴露引起肺损伤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在细胞水平上检测了PM2.5暴露对肺上皮细胞A549的细胞存活率、细胞AQ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以及AQP1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的影响.另外,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M 2.5染毒组(1.5 mg·kg-1体重),每组5只,采用气管滴注法染毒,每隔1 d染毒1次,共2周,制备PM2.5暴露大鼠模型,进一步观察PM2.5暴露对大鼠肺AQP1表达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PM2.5暴露可引起肺上皮细胞A549形态异常和存活率降低.PM2.5暴露后的24 h内A549细胞的AQP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先升高,并在暴露后的12 h内达到最高水平,然后有所下降;免疫荧光结果也证实AQP1蛋白在PM2.5暴露后表达水平升高,并呈现从细胞质向细胞膜定位的过程;用PM2.5暴露处理SD大鼠肺组织中AQP1表达亦显著增加,并且肺组织出现肺泡隔增厚,并有广泛的水肿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总之,PM2.5暴露可诱导A549细胞及大鼠肺组织内AQP1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PM2.5暴露引起的肺病理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冬季北京市城区的细颗粒物(PM2.5)评估其对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中多环芳烃受体(AhR)通路的激活作用.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暴露PM2.5后的存活率,选取50%抑制浓度(IC50)作为细胞暴露剂量,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PM2.5暴露诱导AhR定位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hR的靶基因CYP1A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改变,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AhR与靶基因结合位点(XRE)的活性,利用酶标仪测定CYP1A1的酶活性改变.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AhR逐渐从细胞质易位至细胞核;CYP1A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呈时间依赖性显著增加;AhR与XRE结合活性的增加表明了PM2.5诱导CYP1A1增加的调节机制;最后引起细胞内CYP1A1酶活性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来自冬季北京城区的PM2.5样品可激活A549细胞的AhR通路,提示AhR介导的信号途径可能与PM2.5的暴露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