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1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5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282篇 |
综合类 | 554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61篇 |
评价与监测 | 66篇 |
社会与环境 | 54篇 |
灾害及防治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11篇 |
197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2.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分级别的隶属度量化对初选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形成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值进行确定,建立矿山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模型,此模型为矿山环境的评价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43.
水夹点技术用于石化行业水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夹点技术,对某石化企业进行用水网络优化研究。在流量恒定和流量改变两种条件下,对某石化企业13个用水操作原有用水网络进行初始设计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在流量恒定和流量改变条件下,通过用水网络初始设计节约新鲜水用量分别为17.17%和13.72%,对初始设计用水网络的优化设计可简化用水网络,回用管路数分别由14条和16条减少为11条和8条,优化后的用水网络分别节约新鲜水用量17.25%和14.81%。水夹点技术在工业用水节约和废水减量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城市有机垃圾间歇厌氧消化pH控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厌氧消化系统的物料及电离平衡进行分析,利用底物降解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建立城市有机垃圾间歇厌氧消化pH值控制模型,并研制开发了间歇厌氧消化过程pH值与产气量最优化计算机软件.运用该模型可预测不同厌氧消化过程的最佳pH值,从而通过控制厌氧系统的pH值使系统产气量达到最大,通过2组对比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厌氧系统的pH控制在最佳值时系统产气较未对pH值控制时稳定,且总产气量平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45.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均对土地资源有大量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优先发展区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其变化发展,需要建设具备不可替代特征的省域生态廊道.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是识别生态廊道最常用、有效的模型,但在应用于省域尺度时,MCR模型识别的潜在廊道路由存在冗余的问题.因此,通过引入网络科学中的边介数指数(edge-betweenness)对MCR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潜在廊道路由的边介数指数值,选取出其中最为重要和简明的结构来连通生态源地,即提取潜在路由中的骨干路由(backbone route)和关键战略点(key strategic point)作为不可替代的结构来指导省域生态廊道建设.将优化后的MCR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构建了全长5 493 km的省域生态廊道,其中包含生态源地20处,关键战略点11个,骨干生态廊道29条.骨干路由与关键战略点构成的不可替代省域生态廊道(irreplaceable provincial corridor)能够实现"廊道数量和占地面积最少、连通性基本不变"的目标.研究显示,边介数能够对潜在路由进行优化筛选,识别出维护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结构;不可替代生态廊道能够指导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空间的发展利用,并为更高水平的生态安全环境提供了演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提供了建设生态廊道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预测某高温高含二氧化碳油井中管柱的腐蚀情况,为该油井推荐安全经济的材质。方法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五种含Cr钢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40~160℃温度范围内,五种钢材随温度的升高,其均匀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80℃时达到最大值。3Cr钢的腐蚀速率最高,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远高于0.076 mm/a。在温度为120℃时,9Cr钢开始出现局部腐蚀。在温度为160℃时,13Cr钢有一定的局部腐蚀倾向。S13Cr、22Cr钢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腐蚀速率都较低,试验后试样表面平整连续,耐蚀性能好。结论建议在采出井井筒中上部40~80℃较低温度井段选用9Cr钢,中部80~120℃中高温井段选用13Cr钢,底部120~160℃高温井段选用S13Cr钢。 相似文献
147.
有效生态网络构建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生态节点的内涵解析,建立了"资源型战略点—结构型战略点—结构型薄弱点"的多层级生态节点识别体系,利用金坛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POI数据等,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最小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金坛区层级生态网络,并采用表征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效用性等指标,定量评价生态节点优化前后的生态网络性能,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多层级生态网络在节点效用、网络整体性能上显著优于一般网络,且在复杂生态水网区域具有较强适用性;(2)金坛区现状生态网络分布不均匀,生态节点布局亟待优化,经优化节点覆盖率提升了17.70%,节点分布均匀度降低45.45%,平均聚类系数提升了87.36%;(3)多层级生态节点体系具有实践应用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生态节点采取差别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8.
149.
杨素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34-37
对油罐火灾中着火罐罐壁和邻近罐罐壁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科学分析,并进行了罐壁冷却实验研究,研究不同油罐罐壁材质对冷却效果的的影响,以及有热源作用和无热源作用罐壁在不同流量冷却水作用下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罐壁材质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火灾中可忽略罐壁材质的影响;流量越大,冷却速度越快,但达到火灾冷却要求时,不同大小流量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差异并是很大,合适的供水强度是油罐高效冷却的前提。对油罐火灾冷却力量的部署提出了优化原则,为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为提高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准确度,引入证据理论组合预测方法。根据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实验数据,采用3个不同的粒子群神经网络模型对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并由BP、RBF网络对预测误差及预测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以获取每个模型的可信度。再利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合成,确定组合模型的权值,最终实现对瓦斯涌出量的组合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分别为18.5%、5.8%,均小于神经网络组合法及等权平均法的相应预测误差,适用于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