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504篇
基础理论   305篇
污染及防治   368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蔬菜施不同肥料对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控制施肥对蔬菜和土壤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施肥对土壤肥力的保护功能,探讨蔬菜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田间试验小白菜、苦瓜、豇豆三种蔬菜施不同量有机肥,收获时测定其产量、品质及试验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在施适量无机NPK的条件下,每造蔬菜的有机肥(禽畜粪便,下同)施用量,砂土上小白菜为4500kg/hm^2、苦瓜和豇豆为3000kg/hm^2;在壤土上,小白菜和苦瓜均宜施3000kg/hm^2,豇豆则宜施4500kg/hm^2;在粘土上,小白菜每造只宜施1500~3000kg/hm^2的有机肥。(2)有机肥必须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3)施有机肥3000-4500kg/hm^2 适量无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水平保持在种植蔬菜前的质量分数水平,该施肥量和方式不仅可使蔬菜高产、优质,还有利于保护土壤肥力。(4)对蔬菜产量的贡献,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对蔬菜产量的贡献最大,来自土壤的效应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进一步反映合理施肥有利于保护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氮肥与磷肥的配合施用对潮土中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生长初期,施氮并不能促进、甚至会抑制油菜的生长,氯化铵较其它氮肥作用突出。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氮肥对油荣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但氯化铵的促进作刚仍低于其它氮肥。植株养分累积受不同氮肥影响的规律与植株干物质累积表现的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效磷含最受不同氮肥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氮肥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在生长初期的土壤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初期的干物质质量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r=0.727^**)。因此推测,不同氮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可能因氮肥降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所致,这些结果对今后的合理施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3.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分子指标及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姚鹏  尹红珍  姚庆祯  陈洪涛  刘月良 《环境科学》2012,33(10):3457-3465
对黄河口湿地表层土壤中的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分子指标,探讨了其物源指示意义,并对不同采样区域和采样时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以高碳奇数烷烃(C25~C33)为主,说明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地高等植物,而样品中未分离混合物的存在表明土壤可能受到了油类污染.土壤中总的正构烷烃含量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差异,总的变化范围在0.57~3.90μg.g-1.在2009年4月(枯水期)总的正构烷烃含量相对6月(调水调沙期间)要高,以黄河口湿地核心恢复区最高,其次是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浮桥下方的黄河北岸,最后是黄河故道区域,而6月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这一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是一致的,而与中值粒径的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两个不同的采样时间水环境条件的差异.基于正构烷烃的分子指标,如平均链长ACL、奇偶优势度OEP、烷烃指数AI、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比TAR等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的有机质的成熟度较低,有较强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优势,且主要来自于草本植物.与其他指标相比,陆海比指标TAR更好地反映了水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郭念  江韬  魏世强  闫金龙  梁俭  卢松  高洁 《环境科学》2014,35(12):4544-4552
为研究淹水条件下光照对土-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自然光照试验,讨论了铁还原及有机质降解对磷释放的影响,分析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作用下淹水紫色潮土上覆水体中TP浓度范围为0.018~0.033 mg·L-1,避光处理为0.02~0.057mg·L-1,灰棕紫泥光照下TP浓度范围为0.028~0.045 mg·L-1,避光处理为0.04~0.084 mg·L-1.光照引起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变化可能是光照抑制磷释放的重要原因.光照导致土壤中铁氧化物饱和程度降低,铁还原和无定形铁生成受阻进一步加深了光照对磷释放的抑制影响.CO2和CH4反映淹水土壤有机质分解情况,光照降低有机碳的转化效率,加速土壤中无机电子受体的消耗,解释了光照作用下铁氧化物的变化.由此可见,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抑制与淹水土壤中铁还原和有机质分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生物可利用性直接反映其生物可降解潜力,影响水体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水质优劣状况.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结合室内微生物培养实验,分析了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光谱组成和荧光组分的生物可利用性特征,并进一步阐述其对丰水和枯水两种水文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运用EEMs-PARAFAC方法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微生物作用类腐殖酸C1和陆源类腐殖酸C4,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②3个湖泊丰水期吸收系数差值Δa(254)(培养前-培养后)均为正值,而枯水期Δa(254)部分为负值,这意味着CDOM生物可利用性对季节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③不同水文情境下,南四湖和东平湖类腐殖酸组分%ΔC1、%ΔC4均为负值,南四湖丰、枯水期和东平湖丰水期类蛋白组分ΔC2~ΔC3为正值(t-test,P<0.001,P=0.005).而丰水期高邮湖类蛋白组分ΔC2~ΔC3也为正值(t-test,P=0.008,P=0.005),这意味着不稳定类蛋白组分更容易被微生物矿化,可能生成更稳定的类腐殖酸. 3个湖泊腐殖化指数HIX、荧光...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在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示踪平水期东平湖DOM荧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与氢氧同位素指标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气降水的DOC贡献进行估算,以期为东平湖的污染控制及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东平湖平水期DOM主要由类蛋白组分(C1和C4)和类腐殖质组分(C2和C3)构成,以类酪氨酸组分C1为主,C1所占比重将近50%.平水期东平湖DOM同时受陆源、内源及大气降水的影响,但以内源输入为主;外源输入中大气降水补给与大汶河输入所占比例相当;大气降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输入可能会对东平湖DOM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氢氧稳定同位素与溶解态有机碳以及类腐殖质荧光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DOM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7.
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有机质来源辨析与定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苏北潮滩湿地表层沉积物以及不同生态带柱状沉积物与植被中的TOC、TN、C/N、δ13C和δ15N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的指标进行相互验证,探讨各测量指标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生态带植被和沉积物间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定量估算不同生态带有机物的来源,对比不同生态带及其植被在苏北潮滩湿地有机质富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OC、TN、C/N和δ13C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光滩以及光滩和互花米草过渡带内的有机质来源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滩以陆源为主,盐蒿滩也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对生态系统内的有机质有着重要的贡献;研究区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芦苇地内,每年新增的TOC、有机质和TN分别达到了6 451t、16 595t和536t;互花米草滩对TOC、有机质和TN的富集量要远大于其它几个带,在整个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交换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海水水质评价的物元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探索物元分析方法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海不水质对各评论评价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进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用物元分析法对5个监测站位的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它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ludge-based activated carbon (SBC) toward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s) removal from sewage, and investigate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s on the structure of synthesized SBC.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was used as a carbon source, and HCl, HNO3, and NaOH were used as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s to modify the SBC. With the aid of chemical activation, the modified SBC showed higher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on DOMs removal with maximum adsorption of 29.05 mg/g and second-order constant (k) of 0.1367 (L/mol/sec) due to the surface elution of ash and minerals by chemicals. The surfac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MSBC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 of C-C and C-O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modified sludge-based activated carbon (MSB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MSBC towards DOMs removal in sewage. Additionally, the residual molecular weight of DOMs in sewag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3-dimension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3D-EEM) and 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SBC on humic acids (HA) and aromatic proteins (APN), and both of NaOH-MSBC and HCl-MSBC were effective for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AMW DOMs removal from sewage, while the HNO3-MSBC exhibited poorly on AMW organics of 2,617 Da and 409 Da due to the reducing content of macropore. In brief,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impact of the chemicals of the activation stage before the SBC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0.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