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其检测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机动车检测方法对应不同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限值。该文主要对机动车排放检测运行体系中的怠速和简易工况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并对机动车实施常规检测的年检和监督手段的路检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工况法检测对于尾气排放情况的模拟要优于怠速法检测,并可对NOx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量实施工况法检测:年检和路检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出对在用车的监督不力,今后应加强;高排放车辆的贡献率所占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太小,说明机动车总体控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2.
The turbulent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the turbulent third-order and fourth-order moments are the key turbulence dispersion parameters in Lagrangian dispersion model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rameters under heavy haze conditions in urban areas have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and the commonly used similarity relations of these parameters in models were based on observations in highly flat and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se parameters and their local similarity relations under heavy haze conditions in the wintertime of Beijing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at a 325-m meteorological tower. The heavy haze process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ransport stage (TS), cumulative stage (CS), and dispersion stage (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rbulent dispersion parameters behave differently during three stages. In the TS and DS, the maxima appear in the profiles of the turbulent standard deviations above the urban canopy; in the CS, the turbulent standard deviation are almost constant with height.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order moments shows that the wind velocities above the urban canopy in the TS deviate from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the CS and DS. The local similarity relations of the turbulent dispersion parameters in the TS, especially for the longitudinal wind components, are norm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S and DS. Thu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assumptions in Lagrangian models, the turbulence dispersion in horizontal directions is anisotropic and should be parameterized by multiple similarity relations under heavy haz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在对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了潮流和余流场分布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排放源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水域污染扩散条件及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174.
IntroductionAnatmospheredispersionfieldexperimentwasdoneonthecoastalsiteofnuclearpowerplant (NPP)intheeastpartofChinaduring 1995— 1996 Thecontentofthisexperimentincludes:hourlyobservationofwindandtemperatureonthetowerof10 0m ;Observationofsurfacewindandseeandl…  相似文献   
175.
为研究车库内氢气连续性泄漏的浓度分布和聚集状态,采用ICEM-CFD软件建模,利用Fluent软件对氢气连续性泄漏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监测点氢气物质的量分数、氢气分布和可燃性区域体积分数,研究了横梁及其间距(L)、自然通风、通风口面积(A)对车库内氢气的扩散和分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闭状态下,无横梁时可燃性区域最小,L=3 m时可燃性区域最大;当A=0.5 m2时,在自然通风的作用下,车库底部氢气物质的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车库中部和上部氢气物质的量分数与密闭时相近;当A=1 m2时,虽然初始阶段氢气物质的量分数上升很快,但很快就趋于稳定,监测点氢气物质的量分数均在爆炸下限以下,此时自然通风能够消除氢气爆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6.
为研究海底原油与天然气单相泄漏扩散规律的差异性,合理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减小事故损失,针对海底管道失效所致的原油与天然气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海底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对特定事故场景下的海底原油与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从泄漏扩散过程、工况因素影响、泄漏后果及应对策略4个方面对比原油与天然气的泄漏扩散特性。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海底原油与天然气在泄漏速率、扩散时间、扩散形态及水平最大扩散距离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与天然气相比,原油泄漏扩散行为对工况因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原油泄漏会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天然气泄漏则会影响海上结构物的稳定性及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据此需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7.
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逸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采用SBR工艺的某污水处理厂设置采样点,研究各污水处理工艺段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特征.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均有细菌气溶胶逸散,浓度为82~1 525 CFU·m~(-3),粗格栅、生化池和污泥脱水间为主要逸散源.各工艺段检测到的细菌气溶胶主要菌属为Cyanobacteria,其它丰度较高的菌属有Aeromonas、Peptostreptococcaceae、Moraxellaceae、Chroococcidiopsis、Sphingomonas、Arcobacter及Acinetobacter等,其中Aeromonas、Arcobacter、Acinetobacter及Sphingomonas为潜在致病菌.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丰度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减少.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空气中保持活性(P 0. 01),风速则与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呈负相关(P 0. 05).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暴露风险较小(HQ 1),但是污染物的累积会增加人体的暴露风险.生物除臭反应器在处理臭味气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削减微生物气溶胶.  相似文献   
178.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相似文献   
179.
基于AERMOD线源模式的城市路网一次PM2.5排放扩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PM_(2.5))易在城市交通密集区域和高峰时段扩散积累,形成高浓度的排放热点区域,对人体健康影响显著.本研究基于本地化机动车路网排放清单,应用AERMOD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六环内区域进行线源扩散模拟,探讨城市路网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排放特征、气象条件和临时控制措施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典型工作日的排放水平下,冬季工作日的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为2.94μg·m-3,夏季工作日为1.95μg·m-3.两季24 h浓度变化均呈夜间浓度高于日间的特点,但两季峰值在气象条件和排放强度的双重作用下又有所区别.冬季早晚高峰峰值浓度分别为日均浓度的2.3和1.7倍,而夏季早晚高峰由于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并未明显形成一次PM_(2.5)峰值.研究还以APEC峰会为例,评估峰会期间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的季节气象条件下,APEC峰会期间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较峰会前削减50.1%,凌晨5:00达到小时最大削减率66.6%.冬夏季工作日机动车源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空间分布呈偏态分布,65%的浓度集中在30%的网格面积上.以冬季工作日为例,高浓度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各环路快速路、易拥堵主干道及省道、国道和高速路上,以上道路应成为排放控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80.
建立的粉尘在巷道中的传递方程是一个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方程。在巷道顶底板为吸收壁的条件下,导出了粉尘浓度分布函数。传统的工业沉降室沉降效率公式(横向混合模型)只是论文所列方程的一个特例。降低紊流强度和减小紊流扩散系数和纵向弥散系数均可提高沉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