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替代预加氯系统处理低温、含异味和较高色度的黄河原水进行了综合研究.与预氯化、混凝沉淀系统相比,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系统对藻类的去除率提高了30%~40%,使嗅和味的阈值降低了10~20,但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的变化不明显.由于进水色度变化较大,对色度的去除率变化也不明显.运行证明,该系统改造后对降低以微污染黄河水为水源的北方给水处理厂冬季运行过程中的出水嗅和味的阈值、增加藻类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运行费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62.
李春萍  黄乐  吴学谦 《环境工程》2016,34(7):98-101
研究讨论了垃圾的热干化效率和不同烘干温度下的臭气排放特征。在相同温度下,采用烘干时翻动的工艺,垃圾含水率降低最多。垃圾在600℃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最多,在500℃以下烘干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较少。垃圾热干化的臭气浓度以700℃最高,其次分别是200,600,800℃。从工程应用来说,综合考虑臭气总量与臭气浓度,垃圾热干化的温度应以100,300,400,500℃为宜。  相似文献   
63.
在等体积的试验桶中放置相同量的生活垃圾,通过喷洒等量的、不同类型的植物型和生物型除臭剂来进行除臭,采用化验分析及人的嗅觉形式来确定试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微生物型除臭剂对臭气去除的效果优于植物型除臭剂。在喷洒量为100 m L、质量分数为1.0%的情况下,S-1对H_2S、NH_3、臭气的去除率分别为87.4%,41.4%,99.5%;恶臭强度可维持在2~4 h。在3 000 m~2的填埋场作业面喷洒S-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恶臭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亟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管理资源、强化源头管理,真正实现恶臭污染的全过程管理.在现有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恶臭污染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化学品使用、生产设备及工艺、风险控制和敏感受体的恶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化工园为例进行了恶臭风险等级评估,并与该地区近3年恶臭投诉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在评估的51家石化企业中,存在重大恶臭风险企业1家,较大恶臭风险企业17家,这18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的年均投诉次数是一般恶臭风险等级企业的4倍.  相似文献   
65.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highly characterized peats to remove odorous compounds from liquid swine manure (LSM). Peat types representing a wide range of properties were test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which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might be most indicative of their capacities to remediate odors produced by LSM. Eight percent slurries (of peat/LSM) were measured for odor changes after 24 hours using odor panel and GC/MS‐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C/MS‐SPME) analysis.

The GC/MS‐SPME and odor pane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all peats tested in this study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at removing odor‐causing compounds found in LSM, some peats tended to work better than others. Overall, the peats that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at removing odor‐causing compounds tended to have lower bulk densities, ash contents, fulvic acids contents, and guaiacyl lignins contents,and higher water holding capacities,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total other lignins”; contents, hydrogen contents, carbon contents, and total cellulose contents.

GC/MS‐SPME analysis was found to be a reasonably inexpensive and efficient way of conducting this type of research. It allows one to identify a large number of the odor‐causing compounds found in LSM, and more importantly, to detect with some precision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s of these compounds between peat types.  相似文献   
66.
针对电厂金属部件及焊缝现场硬度检测中里氏硬度计误差较大的问题,介绍了有关标准的进展情况,以及便携式布氏硬度计和压痕自动测量装置的最新技术.结果表明:在现场硬度检测中,对有争议的硬度值宜采用便携式布氏硬度计进行测量校核,国内已形成关于便携式布氏硬度计的标准体系,自动压痕测量装置配合便携式布氏硬度计非常适于电厂的现场硬度检测,通过换算得到的数据,不能作为投诉和满足验收要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针对环境空气中异味物质及其特点,从嗅辨法和成分浓度分析法2个方面,介绍了异味物质的监测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从臭气浓度、强度、恶臭厌恶度、相对气味活度值以及模型预测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特有的评价方法;从对照标准限值、臭氧生成潜势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普适性评价方法。指出可通过实地调查与监测、污染谱图和源解析模型等方法识别异味物质的来源。提出了环境空气异味的监测调查建议,包括采用多种技术、提高异味物质的快速初辨能力以及监测水平,研制更多的方法标准和控制标准、科学监管异味污染物等。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鱼粉行业废气污染严重、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的特性和测定难度较大、监测准确度较低等实际情况,采用实际监测数据,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有针对性地对鱼粉生产过程中及采取治理措施后恶臭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现场连续监测,得到了全面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69.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滤池对含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气体进行处理,并对海绵、陶粒、堆肥和空心塑料小球4种物质作为反应器填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滤池对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率明显不同,去除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绵、陶粒、堆肥和空心塑料小球生物滤池。海绵和陶粒生物滤池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主要以小粒径粒子为主。在同样的进气和运行条件下,堆肥填料层的压力降最大,其次是陶粒和空心塑料小球填料层,海绵填料层的压力降最小。对4种填料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海绵和陶粒较适宜作为处理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70.
对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臭气浓度的标准分析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分析过程中引入"无法辨别"选项,并建议稀释倍数由标准限值确定。经实际案例验证,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分析结果更接近现场的真实状况,从而提高了嗅辨结果的准确性,并减轻了嗅辨员的嗅觉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