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3种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武陵山片区高差距区的数量先增后减,低差距区数量呈增加趋势。②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莫兰指数为正,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集聚。③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程度等,但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缩小武陵山片区整体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良好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2.
基于博格达山北坡68个表土样品花粉组合特征,对比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结果,借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博格达山北坡表土花粉可划归5个不同植被带,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云杉属(Picea)花粉分布受气流影响显著,忽略它们对其他植被带花粉组合的干扰,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对应良好。各植被带均有其特有的花粉组合方式,山地荒漠带藜科-蒿属组合占绝对优势,山地草原带演替为蒿属-藜科-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组合,山地森林带以云杉属-桦木属(Betula)-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高山草甸带以蒿属-云杉属-藜科-莎草科(Cyperaceae)组合为特征,高山垫状植被带表现为蒿属-藜科-蔷薇科-云杉属组合。(2)草本植物花粉含量(62.7%)优势明显,乔、灌木(37.3%)次之。蒿属(23.1%)、藜科(21.5%)、云杉属(18.1%)、莎草科(9.4%)、禾本科(8.6%)、桦木属(5.7%)、蔷薇科(5.3%)等科(属)含量高、变幅大,为最主要的花粉类型,可作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依据,藜科、蒿属产量大、易传播,表现出超代表性,云杉属代表性较好,莎草科则受自身结构及保存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呈低代表性。(3)蒿属/藜科(A/C)比值不仅能将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区分开,还能指示研究区域湿度变化,古环境重建时可作为区域有效湿度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3.
刘旭  王训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1,42(7):3507-3517
为探究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格局与局地气候、人类活动、植被分布和土壤发育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本文以云南哀牢山迎风坡(西坡)与背风坡(东坡)850~2650 m之间的9个海拔高度的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迎风坡与背风坡森林表层土壤中典型重金属海拔分布格局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Cd、Sb、As、Cr和Pb的含量及富集因子较高;东西坡土壤层中Cd、Sb和西坡Pb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其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一海拔西坡土壤层中Cd、Sb、As和Cr的含量显著高于东坡的相关含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d和Sb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输入沉降与土壤有机质的强结合作用,高海拔区域存在明显的"冷捕集"效应(cold-trapping),As和Cr的分布变化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风化差异,而Pb的分布差异受基岩矿物风化控制.研究结果强调了大气沉降输入、降水与植被的综合效应(如"冷捕集"效应、促进冠层过滤、凋落物沉降与岩石风化等)对偏远高山土壤中微量重金属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4.
陈建业  陆旭东  王倜 《生态环境》2010,19(2):373-378
采用样线法对长白山区公路旁天然次生林和原始阔叶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试验点,在公路两侧且其垂直走向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间隔5m。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的生态因子包括光强、温度及湿度;样方调查分为灌木和草本样方,分别记录种类、高度、盖度、株数。根据公路两侧生态因子、灌草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呈现规律性变化,距离公路10m的位置是生态因子变化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2)公路建设对植物组成产生影响,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从喜光植物到耐阴植物的变化,0~20m之间是优势种变化较剧烈的范围,而10m之内和20m之外样方之间优势种变化不大;(3)受路域环境因子改变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的多样性影响包括正负两种,既增加了路域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破坏了原生植被群落的稳定性;(4)从长白山区公路对草本、灌木植物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来看,草本的影响范围超过20m,灌木的影响范围达到10m,影响范围:草本灌木。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公路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5.
为揭示森林土壤呼吸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tenuifoli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碳通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值,...  相似文献   
136.
模拟酸雨对峨眉山土壤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模拟酸雨对土壤的静态和动态淋溶试验,比较了峨眉山冷杉生长状况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的缓冲能力,并与未受酸沉降侵蚀、冷杉生长良好且与峨眉山海拔相近的贡嘎山土壤作为对照点,研究和分析了各不同区域土壤随模拟酸雨pH值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以及土壤中可交换阳离子在受到酸沉降侵蚀时,其阳离子溶出总量情况,揭示了峨眉山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7.
The thawing and subsequent decomposition of large stock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urrently stored in the northern circumpolar permafrost region are projected to result in a ‘positive’ feedback on global warming. The magnitude of this feedback can only be assessed with improved knowledge about the total size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permafrost SOC po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OC storage in an under-sampled mountain permafrost area in the Russian High Altai. SOC stocks from 39 soil pits are upscaled using a GIS-base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e found that the top 100 cm of soils in Aktru Valley and the adjacent Kuray Basin only holds on average 2.6 ± 0.6 kg C m−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which only c. 1% is stored in permafrost. Global warming will result in an upward shift of alpine life zones, with new plant cover and soil development at higher elevations. As a result, this type of mountain permafrost area might act as a net C sink in the future, representing a ‘negative’ feedback on global warming.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280-020-01433-6)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38.
比较分析了紫金山登山道两侧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对紫金山不同立地、区位的森林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树种选择进行探讨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树种燃烧特性、生物学和生态抗火特性三个方面对紫金山登山道路两侧32种主要树种的抗火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对32种树种的抗火性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石楠、油茶、冬青、栓皮栎、青冈、枸骨、麻栎等12种树种综合抗火性较强;朴树、枫香、黄檀、黄连木等7种树种综合抗火性一般;糙叶树、短叶中华石楠、苦树、山胡椒、紫薇、狭叶山胡椒等12种树种综合抗火性较弱;马尾松综合抗火性最弱。树种抗火性评价的11项评价指标中树叶特性、含水率、树皮特征、热值、树冠结构5项指标对树种抗火性影响较大,综合生物学特征对树种抗火性影响最大。冬青、青冈、女贞等常绿大乔木,石楠、油茶、枸骨、茶树等常绿灌木抗火性较强,可以作为防火树种。糙叶树、短叶中华石楠、苦树、山胡椒、紫薇、狭叶山胡椒、瓜木、构树、鸡爪槭、白檀、青桐、卫矛、马尾松等抗火性差,在森林防火中需要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初步分析了万佛山丹霞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旅游开发条件,并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0.
秦岭北坡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北坡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由于开发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近年发展较缓慢。本文在综合分析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秦岭北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