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秦岭火地塘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胜利 《环境科学》2008,29(2):316-321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2个闭合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流域出口径流及支沟集水区溪流水pH值及水化学成分进行了8 a的测试,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径流pH值在7.1~8.4之间,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总体上水呈弱碱性;NO-3浓度春季和初夏较高,NH 4冬季和初春较高,PO3-4冬季与夏季较高;K 浓度春、秋季较高,Na 浓度则9月最大,8月最小;Ca2 浓度以6月和10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19.4~44.3 mg·L-1,Mg2 则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2.18~5.25 mg·L-1;Cd浓度随季节的变化以1~4月较高,Pb浓度12、1月较高,但Cd、Pb均以秋季较低,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326 5 μg稬-1和0.217~3.886 μh稬-1;Mn浓度5、12月较高,Fe浓度春季较高,Zn则以3、8月较高.林区径流水质属Ⅰ类,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52.
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经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可持续地利用好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需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圈保护区。采用现场实地考察、社区居民访谈、保护区管理者和政府人员座谈、历史资料查询等方法,了解到天目山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保护区面积尚欠不够、毛竹林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和柳杉林的衰亡与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并参照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提出下列3条建议:一是扩大保护区的面积,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区共管机制,三是建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协助推动保护区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3.
峨眉山资源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资源植物的用途与相似有机化学物质类群,将峨眉山资源植物分为5大类11小类.统计表明,绝对数量最高的大类资源植物依次为药用植物、园林植物和食用植物,而药用植物、芳香植物在我国同类资源中占较大的相对比重;绝对数量最高的小类资源植物依次为纤维、鞣质、油脂与蛋白植物资源种类,而淀粉、维生素与色素资源种类比重达到或超过全国同类资源植物数量的1/2.峨眉山资源植物的特点是:种类丰富,蓄积量小;珍稀度高,特有性强;品类齐全,潜力巨大.围绕峨眉山资源植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立长效的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编目与监测水平,建立"峨眉山植物园",逐步树立"峨眉山"资源植物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1985年和1987年Thematic Mapper(TM)影像中提取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取了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遭受台风袭击后的灾区范围,并通过比较1988年和2007年的TM影像,分析了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过程。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水文、土壤和公路数据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驱动力分析。发现地形驱动因子与风灾区的恢复程度呈高度相关,随着高程、坡度和平地所占比例的减少,恢复程度逐渐变好;此外水文、土壤和人类活动都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人工干预恢复对植被生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供风灾区内植被的进一步恢复和森林防火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5.
乌鞘岭南、北坡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揭示季风边缘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利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集的97个降水样品,采用相关分析和HYSPLIT模型,对乌鞘岭南、北坡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大气水线方程、温度和降水量效应、水汽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坡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与截距低于全球大气水线(GMWL)和北坡大气降水线;南、北坡的同位素温度效应和季节效应明显,但北坡的温度效应比南坡更为明显;除北坡夏季和南坡降水量小于5 mm时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微弱的降水量效应,南、北坡其它季节或其它降水量级均无明显的降水量效应;来自西北和北方的水汽占90%以上,北坡受季风水汽影响极少,南坡夏季会受到东南季风影响,局地水汽再循环对乌鞘岭南、北坡水汽也有贡献.本研究可提高对高寒山区降水同位素演化的认知,为寒旱区同位素水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以黄葛榕落叶中可溶性有机质(DOM)和不可溶性有机质(NDOM)为研究对象,分析用DOM、NDOM和DOM+NDOM改良碱性(Al-P)、中性(Ne-P)和酸性紫色土(Ac-P)后,土中Cu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各改良紫色土中离子交换态Cu含量均明显降低,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u含量均逐渐增加。老化后,供试改良紫色土中Cu表现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的趋势,Cu迁移能力整体降低,降低幅度为44.22%~68.99%。  相似文献   
57.
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滚石、滑坡和重力地裂缝。其规模为中、小型,但类型较多,分布密集,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按照危险性区划,震区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山地灾害危险度区域。各区域面积为:UD=9.4km^2;MD=25.9km^2;LD=40.4km^2。斜坡可分为梯状破坏模型:①Rc崩塌、滚石阶梯;②Ld滑坡阶梯;③Gf重力地裂缝阶梯。  相似文献   
58.
Yucca Mountain is being considered as a geological repository for the USA’s spent nuclear fuel and high-level nuclear waste. Numerous groundwater seeps appeared during March 2005 within the exploratory studies facility (ESF), a tunnel excavated in the mountain. Because of the relevance to radionuclide transport and unsaturated zone-modeling studies, we analyzed the seep samples for major anions and cations,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colloids. Major ion species and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in seep samples reflect interaction of the water with the volcanic rock and secondary calcites. Elemental fractograms from flow-injection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ICP–MS scans detected Br, Ca, Cl, Cu, Fe, I, Mg, Si, Sr, W, and U at void fractions, suggesting they may b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dissolved anions. Colloids approximately 10 nm in hydrodynamic diameter, possibly calcite,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seepage samples. Geochem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however, these may be an artifact (not present in the groundwater) which arose because of loss of CO2 during sample collection and storage.  相似文献   
59.
将华莺山建设成为川东生态屏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龙胜 《四川环境》2001,20(4):53-56
生态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地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工程之一。本文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并依据华蓥山系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明了加强环境保护与川东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完达山地区进行长期调查发展,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资源80科224种,并以植物分类学进行了统计,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的建议,为研究和合理利用完达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