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9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川  陈洪凯 《灾害学》2012,27(3):6-11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282.
国内外公路旅游客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公路旅游客运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之一。国内公路旅游客运的研究主要从服务质量、预测、高速公路旅游客运、案例等方面展开,国外公路旅游客运的研究主要从机构和政府管理、旅行时间测量、旅行距离计算等方面展开。通过对比国内外公路旅游客运研究现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3.
为合理有效配置公路突发事件下的应急资源,从资源投入与产出角度建立3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应急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作为目标函数,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应急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TOPSIS法对应急资源配置方案效率进行排序。以新疆10个公路局应急资源配置效率为例,分析其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度,并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得应急资源配置冗余度,并对其进行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从而为公路局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4.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根据2000—2006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2006年为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和事故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自2003年开始总体由快速上升转为持续下降,但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事故仍有增长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故总量较大,但事故死亡率较低;国道、省道和高等级公路的事故死亡率均大幅高于其他公路;约80%的死亡事故是发生在平直、一般弯和一般坡等良好路段上的车辆互碰、碰撞行人和翻车,76%的特大事故属于坠车和正面碰撞;雾、雪等恶劣天气更易在高等级公路上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85.
利用新疆高等级公路的事故资料,分析了这些公路事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建立5个依次递升的交通安全气象因素预警等级.在此基础上,将熵值法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同时结合所建立的气象影响因素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高等级公路沿线的主要站点进行了气象影响因素的安全评价,最终得出当日气象因素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286.
汶川"5·12"地震公路灾害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震区公路及其设施设备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公路受损里程累计53 295 km.通过灾后现场调查资料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破坏特征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将地震灾害破坏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地震同步发生的地震波对公路结构本身造成的直接破坏模式,主要有公路的路面、桥梁、隧道结构本身的变形和破坏;另一种是地震诱发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灾害对公路的间接破坏作用.通过对两种破坏作用的分析,从6个方面提出了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抗震防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7.
研究白洋淀表层水(白洋淀原水)、无机盐培养基、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生物降解规律,同时考察了细菌及pH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降解率很高.甚至高于最适营养条件(无机盐培养基)下双酚A的降解率.在6 d达到完全降解.但是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抑制了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当细菌存在时.白腐真菌与细菌对碳源和能源等形成了竞争关系,抑制了白腐真菌的生长.不利于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在初始pH-6.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高于初始pH=7.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腐真菌降解双酚A的中间产物包括2-对羟苯基-2-酮基-1-乙醇、2-羟基苯乙酸和丙二酸等小分子酸.  相似文献   
288.
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 km~2的特大型泥石流有24条。自东向西,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由水石流逐渐演变为稀性泥石流;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高山深谷地貌特征、强烈的地震活动、高强度的降雨和冰雪融水,构成泥石流灾害显著发育的环境条件。将公路沿线泥石流形成机理概括为4种,即降雨冲击机理、强度衰减机理、冲刷切割机理和沟床拖拽机理;2003年以来采用护岸结构、速流结构、抗冲击结构、拦渣坝、消能坎等技术实施了30余个大型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8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研究道路交通工程的生态影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存在交通穿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影响评价。以深圳东部某高速公路设置开口为研究对象,计算公路开口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减弱噪声、农业生产直接经济价值、物种保育8个方面)损失。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污染损失、经济社会效益和工程建设费用进行了损益综合分析,以全面评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公路开口的生态系统影响。结果表明,该穿越水水源保护区的高速公路开口设置方案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效益损失比为17.51%,方案的生态环境可行性不足,应予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90.
Objective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highway alignment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highway alignment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fault tree analysis (F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safety boundar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driver–vehicle–road system.

Methods: Approaches for categorizing the vehicle failure modes while driving on highway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boundar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theory. Then, an overall crash probability model was formulated based on FTA considering the risks of 3 failure modes: losing steering capability, losing track-holding capability, and rear-end collision.

Results: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implemented on a highway segment between Bengbu and Nanjing in China. A driver–vehicle–road multibody dynamics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3D alignments of the Bengbu to Nanjing section of Ning-Luo expressway using Carsim, and the dynamics indices, such as sideslip angle and, yaw rate were obtained. Then, the average crash probability of each road section was calculated with a fixed-length method. Finally, the average crash probability was validated against the crash frequency per kilometer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and the crash data and that it outperformed th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o identify crash-prone locations and alignment deficiencies on highway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hases, as well as those in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