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9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杭瑞国家公路凤凰至大兴(湘黔界)K0+500~K5+000段穿越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奇梁洞景区。为分析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奇梁洞地质遗迹影响程度,预测施工过程中爆破震动和项目建成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对地质遗迹造成的危害,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遗迹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奇梁洞地质遗迹保护审批依据,防止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2.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来看,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小平  彭海燕  王亮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67-2571
为了研究公路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对路侧林带降低实时交通噪声的效果进行定位测量,并将交通噪声人工编辑为不同频率的噪声,在远离交通噪音的林带中进行模拟试验,测定林带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有一定作用,其作用随能见度增大而降低;林带降噪效果随林带宽度增大而增大,可决系数为0.990,但在30m宽度内随林带宽度的增加,噪声的降低速率有所下降;不同林带类型的降噪效果有所不同,所选30m宽林带类型中,国槐纯林的降噪效果最佳可达15.38dB,而杨树、柳树纯林降噪效果较弱,分别为7.25、11.02dB;林带对中低频率噪声的平均衰减作用高于高频率噪声.  相似文献   
34.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沉降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晓俊  傅大放  李贺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25-2531
在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令桥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15场降雨事件初期路面径流进行自由沉降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自由沉降过程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同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去除与截留沉速和悬浮固体(SS)去除的关系,并探讨了降雨特征和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开始30min内Cu、Zn、Cd、Pb去除率增长迅速,30min去除率均占2h总去除率的60%以上.Pb的2h平均去除率最高,可达25.62%,Cu、Cd和Zn的2h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20%、19.97%和19.10%.同一重金属的沉降去除率每提高10%,截留沉速范围及上限值减少5倍左右.截留沉速相同时,Pb的去除效果最好,Cd、Cu、Z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SS与Cu、Zn、Cd、Pb沉降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b多数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因而SS与Pb沉降去除率相关系数最大,其相关系数为0.8126(p=0.0002);SS与Cd、Cu、Zn沉降去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1、0.6804、0.7653.路面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显著,与4种重金属沉降去除率均呈正相关,且与Zn、Cd、Pb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Zn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因而Zn沉降去除率受pH值影响最明显,两者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p=0.029).  相似文献   
35.
陈玉成  杨志敏  何娟 《环境科学》2011,32(4):1066-1072
采用清水渗透、污水渗透、静态吸附、动态穿透和给水度等试验,确定了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中基质配比、水力负荷和湿干比.结果表明,根据选材容易、水力负荷大、除污能力强等原则,推荐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土壤系统中处理层的配比基质为30.67%紫色土、61.33%河沙和8.00%煤渣混合基质,承托层为0.20 m厚的卵石与0.10 m厚的碎石.生态土壤处理系统总高度1.6 m,其中1.00、1.20、1.40、1.60 m处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344、 0.322、0.307、 0.298 m·d-1.处理层的淹水时间1 d、落干时间1.5 d,即湿干比为1∶1.5.  相似文献   
36.
有机污染物在白洋淀地区水陆交错带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亲水性的苯酚和新脂性的对氯苯酚,在白洋淀地区水陆交错带-芦苇地中的天然颗粒物上的吸队规律。对于亲水性有机物,它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浓度ce的对数与吸附率q的对数呈直线关系;而亲脂性有机物的吸附则符合Linear吸附关系,即平衡浓度ce1与吸附率q1之间呈直线关系,且吸附量明显高于亲水性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37.
风险是危险品运输区别与普通货物运输的基本要素,因此,危险品运输既要实现经济目标,又要满足安全的需要。危险品运输其路径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经济性与安全性间取得平衡。为此,在运输成本与风险值间引入权重参量,并充分考虑到路网容量及个别路段最大期望风险等限制因素,运用多商品流理论建立了基于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最小化的双目标路径优化模型。进一步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并从全局角度对不同解所对应的路径优化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的比选准则。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为提高公路隧道整体安全性能,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避免公路隧道水害事故的发生,将Bayes判别理论应用于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判别和分级中。采用影响隧道水害发生的隧道区渗透系数、降水情况、单位涌水量、构造断裂带类型、围岩分级、隧道施工情况、防排水措施情况等7项指标作为基本判别因子;将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分为4个等级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以采自典型的20组公路隧道的实测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分级的Bayes判别函数。对训练后的模型运用交叉确认估计法进行验证,然后运用该模型对6条待检验的公路隧道样本的水害倾向性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极低,分级效果合理有效,可以运用于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的分级中,有利于公路隧道水害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39.
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通过对影响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因素的分析,采用目标分解法初选评价指标,确定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景观与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协调性3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协调性指标权重分为价值量权重和信息量权重2部分,在序关系分析法基础上充分利用指标值信息,综合主、客观赋权法,建立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组合权重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40.

Introduction

A common contention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ypasses negatively impacts the economy of local communities by reducing pass-by traffic for businesses. However, as access to specific business' account records is limited, this impac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Another common contention is that bypasses contribute to a reduction in overall crashes in the community an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Even 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bypass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State of Iowa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ir actual impact in terms of traffic safety has not been quantified.

Objectives

This study seeks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Are bypasses in Iowa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crash frequencies and crash rates on the bypassed highway? (b) Do bypasses in Iowa introduce a reduction of overall crash frequencies and rates or do they merely shift crashes from the highways through the communities to the bypasses with no significant overall reduction?

Method

We obtained crash information from the Iowa DOT at 19 sites on which a bypass was constructed sometime during the past 23 years. We also obtained the same information at six sites used as comparison sites on which no bypasses were constructed at least until 2005. We them employed a Bayesian approach to estim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ypass and crash rates, while also accounting for other factors.

Results

The construction of bypasses in Iowa i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raffic safety both on the main road through town and on the combined main road and bypass road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