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9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Introduction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ing (GLM), with the assumption of Poisson or negative binomial error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road accident modeling. A number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related to traffic, road geometry, and environment that contribute to accident occurr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ccident prediction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accident prediction model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largely employ the fixed parameter modeling approach, where the magnitude of influence of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is considered to be fixed for any observation in the population. Similar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Indian highways too, which include additional variables representing traffic composition. The mixed traffic on Indian highways comes with a lot of variability within, ranging from difference in vehicle types to variability in driver behavior. This could result in variability in the effec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on accidents across locations. Random parameter models, which can capture some of such variability, are expected to be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Indian situ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attempt to employ random parameter modeling for accident prediction on two-lane undivided rural highways in India. Three years of accident history, from nearly 200 km of highway segments, is used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model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model coefficients for traffic volume, proportion of cars, motorized two-wheelers and trucks in traffic, and driveway density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urvature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across locations.

Conclusions

The paper is concluded with a discussion on modeling result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42.
为了对公路可移动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分析了影响公路可移动危险源危险程度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通过公路可移动危险源模糊预警系统实现了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实时综合安全预警.结果表明,此方法考虑危险因素较全面,且可在屏幕实时显示各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预警结果,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3.
结合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对素混凝土桩和PHC管桩桩承式加筋路堤工作性状开展现场试验调查,在路堤填筑中以及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深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软土厚度小于18m时,采用桩径为50cm的C15素混凝土桩,打穿软土层,桩中心间距1.8 -2.0m,平面呈三角形布置,桩帽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m×1m×0.4m的面板,拓宽路基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填土高度和桩的龄期有关,路基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当软土厚度超过18m时,采用桩径为30cm,桩壁厚7cm的PHC管桩,按照桩中心间距2.5-3.0m间距呈正方形布置,桩帽采用设置双层钢筋的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5m×1.5m ×0.4m的面板,路堤填筑完成后预压期内路基孔隙水压力基本未发生变化,路基几乎未发生侧向位移,路基剩余沉降很小,可以节省预压时间,尽早开展路面结构层施工,开放交通.  相似文献   
44.
水毁是新疆315国道主要病害类型。根据现场调查,将新疆315国道公路水毁分为淘底塌滑、冲蚀啃边、冲刷截断3种类型;从自然因素、气候、河床地质条件和公路自身建设缺陷系统分析了新疆315国道茫崖-且末段公路水毁的形成环境;开发了适用于该段公路的格宾箱体结构和格栅笼两类新技术,前者适用于干沟及冲沟地段的水毁防治,后者适用于戈壁滩地段的水毁防治,并分别依托工程得到了应用,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其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水平,探究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特性,依据心生理理论,通过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在冬季晴、雪天气下隧道入口行驶的心率增长率、速度等数据,分析照度变化率、路面摩擦系数、速度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变化特征,利用Matlab构建多因素耦合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生理反应模型,并设计实车试验验证心生理反应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紧张阈值为28%,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照度变化率安全阈值为51%,心生理反应模型误差小于10%,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冰雪环境的行车安全性、降低隧道入口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谭裕沟隧道VOCs污染特征和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谭裕沟隧道实验中,采集和分析了隧道内在一定机动车流量和构成情况下近7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浓度,研究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计算了其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47.
化学工程固沙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防治中的适宜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天然材料日益紧缺 ,研制适宜于流动性沙漠地区公路沙害防治的人工替代材料势在必行 .结合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环境 ,实验室优选出 L VA、LVP、WBS和 STB 4种抗性较好的固沙剂 ,对其理化性能、粘结体力学性能和抗风蚀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 :颗粒粒径 0.2μm~ 0.5μm,粘度 12 Pa·s~ 15Pa·s;10℃~70℃温度下无沉淀 ,不燃烧 ;实验抗压强度 1.0 MPa~12.1 MPa;10℃~-20℃低温下重量损失率 0%~ 1.8%;紫外光照射 300h强度损失率 0%~ 42%;在 5m·s-1~253m·s-1实验风速下 ,风蚀量 0g·(106cm2·h)-1~4.0 g·(106cm2·h)-1 ;现场试验固结层厚度 0.2 mm~0.5mm,强度高 .化学工程固沙技术适宜于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防治 .  相似文献   
48.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青藏公路建设和整修的不同阶段,利用样方调查植被空间分布变化,得出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遵循以下规律,在工程结束2年,8年,26年后,群落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2%~4%,6%~23%;32%~54%,46%~50%;95%以上和100%左右.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影响是明显的,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工程建设破坏面积大于1500m2,植被难以恢复,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其次应当重视对地表土壤的保护并辅助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操作方式与使用行为对驾驶分心影响的问题,探讨智能手机程序操作方式对驾驶分心影响的优劣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提出4个因果关系假设,构建涵盖程序使用、驾驶分心、驾驶绩效等潜变量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收集线下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搭建模拟场景,设计6项实验方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建立相对偏差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手机通话功能的使用(路径系数0.472)对驾驶分心影响显著,手机导航功能使用(路径系数0.256)、手机音乐功能使用(路径系数0.249)对驾驶分心影响不显著。语音交互方式均优于手动操作方式,其中语音交互启动导航方式(F3=0.019)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可对道路驾驶情况下智能手机应用使用与操作方式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0.
超速行驶违法行为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速行驶是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目前我国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现状和综合治理情况,阐述了超速行驶违法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改善道路安全设计,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提高车辆性能,加大测速执法设备的应用,加强执法策略等方面入手,提出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