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1.
生物脱硫法作为一种高效、高实用性的除硫新技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活性炭纤维为微生物载体,通过活性污泥上清液挂膜驯化,考察硫化氢进气量、喷淋量、pH值和硫酸根离子浓度等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硫化氢负荷为90 g/(m3.h),进气浓度控制在3 g/m3,进气量为60 L/h,喷淋量为250~650 L/(m3.d),pH为2~5的条件下,生物活性炭纤维对硫化氢的去除率可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612.
通过纳米铁对磷酸根和硫离子的单吸附和竞争吸附的研究,从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两个方面分析并验证了其吸附特性和模式。分析表明,相对于磷酸根,纳米铁对硫离子的吸附能力更强,在竞争条件下居优势地位。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铁对磷酸根和硫离子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分析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铁颗粒对磷酸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而对硫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613.
石灰污泥共热法在水泥煅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泥窑尾的高温废气干化污泥是处理污泥且节约能源的新方法。为了模拟窑尾废气干化污泥的生产工艺,试验对污泥与石灰共热干化,研究了石灰(CaO)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作用,可提高污泥的干化速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及提高干化污泥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当石灰掺量质量百分含量达到10%时,250℃下污泥干化速率同比提高了19.6%;释放的H2S气体减少了95.1%;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了77.87%。  相似文献   
614.
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硫化物沉淀化处理含铅废水,考察了Na2S投加量、反应初始pH等操作条件对铅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硫化铅沉淀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反应生成的硫化铅沉淀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S2-与废水中Pb2+之间的沉淀反应能较好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Na2S与Pb2+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最佳的反应初始pH为6~9。在最佳操作条件下,Pb2+的平均去除率为99.60%,反应出水中Pb2+平均浓度为0.13 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铅的排放浓度限值。反应生成的硫化铅沉淀的平均粒径为2.62μm,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能够通过沉淀的方式与废水分离。  相似文献   
615.
介孔分子筛SBA负载CuO纳米颗粒去除H2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SBA-15负载CuO纳米颗粒的复合介孔材料(SC),使用氮吸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SC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C对H2S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C仍为介孔材料,超声处理会使CuO纳米颗粒更均匀地分散在主体材料孔道内;SC具有六角形长程有序性,说明辅以超声处理的浸渍方法可维持介孔材料的高度有序性;CuO纳米颗粒主要存在于载体孔道内;脱硫反应后的试样(SC-E)仍保留六角形特征,与SC相比介孔有序性降低;当Cu质量分数为3.23%时,SC的H2S穿透吸附量高达278mg/g。  相似文献   
616.
从热镀锌厂的酸洗废水和锌灰中回收硫化锌,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表征样品ZnS性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体(ICP-OES)分析上清液性质,并研究该反应动力学过程。EDS和ICP分析表明,样品ZnS纯度达到85.45%,其上清液含有高浓度铁,含量为2 g/L,可用于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而其他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电镀废水排放标准。XRD分析表明,样品ZnS是立方晶型,调节pH和采用滴加方式能有效改善样品ZnS的晶型。采用Scherrer公式计算晶体粒径,结果表明,晶粒大小在3~6 nm之间。FTIR分析表明,样品ZnS呈现良好的红外透明性,且温度、pH和滴加方式对样品的红外透光性基本没有影响。FETEM结合XRD图表明,该纳米晶呈片状,近似为球形,呈多层叠加,分散性不明显,有团聚现象。动力学实验表明,逆一级动力学方程适合描述硫化沉淀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活化能为39.04 kJ/mol,沉淀过程受化学反应和扩散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617.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 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 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 mm水柱、6 mm水柱和4~5 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 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 mg/m3时,3个塔经过7 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 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6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degradation of fipronil [5-amino-1-(2,6-dichloro-α,α,α -trifluoro-p-tolyl)-4-trifluoromethylsulfinylpyrazole-3-carbonitrile] in soils from sugar cane fields in Northeastern Brazil. Degrad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in the dark), where sterile and non-sterile soils (Ustoxs) were incubated [under moisture content of 55% of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 and analyzed for fipronil disappearance and metabolite formati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present in the soil degrade fipronil. However, biodegradation seems to be dependent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fipronil and the half-life according to the zero-order model. Fipronil degradation rate appeared to be biphasic. Degradation fipronil ranged from 83 days (initial concentration = 978 ng g? 1; short-term experiment) to 200 days (initial concentration = 689 ng g? 1; long-term experiment). This an initial slower rate followed by a faster rate after 90 days of incubation may lead to shorter half-life than that calculated with the zero-order model. The sulfone derivative (an oxidation product) was the predominant metabolite, but the sulfide (a reduction product) and amide (a hydrolysis product) derivatives were also formed under non-sterile conditions after 120 days of incubation. The metabolites underwent further biodegradation, particularly the sulfone derivative. Bioavailability appears to affect fipronil degradation in soils with an effective capacity to adsorb fipronil (such as Ustoxs), while redox potential was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metabolites. Despite the fine texture, more aerobic sites were present, thus favo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ulfone metabolite over that of the sulfide metabolite. Therefore, microaggregation of Ustoxs, with high clay content,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types of metabolites formed.  相似文献   
619.
利用铁盐溶液,通过气体超微细分散式吸收反应器和电化学再生系统结合的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含硫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及电化学再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位高度为55 cm、温度为20 ℃和H+浓度小于1.5 mol/L时,进气浓度小于1 000 mg/m3时,含硫恶臭气体处理效率可到达96%以上.当液位高度为55 c...  相似文献   
620.
两段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厂恶臭气体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两段式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山东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间和污泥浓缩池散发的恶臭气体,研究了反应器的运行效果、污染物去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该污水处理厂格栅间和污泥浓缩池逸散气体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氨以及由甲硫醇、二甲胺、甲醇、丙酮、乙酸、丁酸和苯乙烯等物质组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用两段式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这些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