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961-2000年干旱对我国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在目前条件下的冬小麦作物品种、耕种措施和土壤特性不变,利用WOFOST作物模型,模拟了1961-2000年干旱对我国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961-1980年干旱对我国冬小麦产量影响较为严重,干旱使整个麦区冬小麦平均减产4.6%,使北方麦区冬小麦平均减产12%。1981 -2000年,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减轻。总体上,1961-2000年虽然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持续减少,但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没有加重的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和干旱与产量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春季降水和干旱则与产量显著相关,揭示了我国北方春季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2.
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东北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了干旱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区的干旱等级时空分布图,对各个年代和生育期的玉米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玉米的需水量与降水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7,月下旬达到峰值,在4-6月和9月份水分亏缺指数(CWDI)值较高,易引起玉米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153.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154.
稀土元素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藻类生长潜力测试方法,在太湖五里湖区水样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轻,中、重3种稀土元素、Gd(Ⅲ)、Y(Ⅲ)与3种稀土混合物,研究稀土元素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黑龙江省在未来30年和50年内气温分别增高1.9℃和2.4℃的情景下,积温带将向北推移近5个纬距,至2050年,原第一积温带将北移至大兴安岭北部,其余4个积温带将基本消失.模拟结果显示,未来水稻将减产9%,主栽区将北移至黑龙江流域;小麦应压缩耕作面积,未来产量变化不大,应逐步扩大冬小麦试种区域,最后达到规模生产;气候变暖使玉米生育期缩短11.3天,产量减少2.7%,应发展早熟玉米、饲料玉米、经济玉米,提高经济效益;气候变暖对大豆生产极为有利,高产区北移,产量可提高70%~80%,在黑龙江流域松嫩和三江平原北部,特别垦区发展大豆生产优势很大;喜凉经济作物受到一定影响,应向北发展.提出了未来适应性农业的6项对策,特别要安排好主要作物的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56.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防御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病虫害风险的研究,对有效防御病虫害发生、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及有效评估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有重大意义。利用吉林省50个县市的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面积资料,及相应各站1961-2009年主要病虫害——玉米螟、稻瘟病、大豆蚜资料,根据灾害发生的频数确定病虫害影响指数,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将各因子极差化处理,计算出综合风险防御指数,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高、中、低风险防御区进行了区划评估。  相似文献   
157.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1):36-5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armers’ crop adaptation processes in response to three recent devastating floods in Islampur, a case-study area in rural Bangladesh. The paper reports a multi-method research project which compri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cus-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agricultural block supervisors. The author analyses three recent severe floods in Bangladesh, occurring in 1988, 1995 and 1998, and reviews the adaptation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embraced by the same group of farmers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more devastating inundations that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vulnerable farmers are highly resilient and, with appropriate support, their adjustments can be sustainable. This enquiry showed that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both the inclusion of autonomous adaptations into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 and the enhancement and support of 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ensuring the survival of riverine farming systems. This case stud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key reference case in regard to vulnerable locations in the Ganges–Brahmaputra–Meghna mega-delta basin, particularly in respect to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58.
资源工程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资源开发体系和保护体系建设是构成资源工程体系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资源开发和保护体系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则、目标、内容、行动、效益评估),并以长江三峡库区坡地资源利用保护为例,通过植物篱农林复合技术,使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基本得到了控制,经济产出比纯柑桔系统和纯粮食作物系统分别高出1/5和1/4,成为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经济和生态相互促进的技术。这一技术值得在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59.
农作物秸秆燃烧是大气中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黑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离线样品分析获得的BC排放特征,缺少实时在线排放特征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4种农作物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通过在实验室燃烧平台模拟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的过程,利用黑碳仪获得农作物秸秆燃烧过程中BC的实时浓度排放变化;利用质量重建,获得BC在线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在明燃过程中BC的排放因子较为稳定。通过平均排放因子的计算,获得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的BC排放因子分别为(0.32±0.05) g?kg~(-1)、(0.31±0.13) g?kg~(-1)、(0.31±0.09) g?kg~(-1)和(0.44±0.01) g?kg~(-1)。在排放因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量,最终建立了2015年我国省级(不含港澳台地区)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的BC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160.
    
Methylmercury (MeHg) production in paddy soils and its accumulation in rice raise global concerns since rice consump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human exposure to MeHg. Sulfur (S) amendment via fertiliz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facilitate Hg methylation in paddy soil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hile the dynamic of S-amendment induced MeHg production in soils with increasing redox potential remains unclear. This critical gap hinder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g biogeochemistry in rice paddy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redox potential. Here, we conducted soil incubation experiments to explore MeHg production in slow-oxidizing paddy soils amended with different species of S and doses of sulfat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vated redox potential (1) increased MeHg concentrations by 10.9%−35.2%, which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re-oxidation of other S species to sulfate and thus the elevated abundance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2) increased MeHg phytoavailability by up to 75% due to the reductions in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 that strongly binds MeHg in soils.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call for attention to the increased MeHg production and phytoavailability in paddy soils under elevated redox potentials due to water management, which might aggravate the MeHg production induced by S fertilization and thus enhance MeHg accumulation in 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