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51.
铺设加筋材料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提高土体或坝体稳定性的工程措施,在提高坝 体力学强度的同时,在筋带处形成的混合体也改变了尾矿砂自身的渗透特性。采用理论 分析、渗透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探析了不同筋带密度下土工格栅与土工 织物对尾矿砂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工格栅与土工织物两种加筋方式均会使尾 矿砂渗透系数减小;土工织物加筋在渗流时会阻挡细粒组运移,有效避免细粒组随渗透 水流出,从而降低试件渗透系数;土工格栅则通过横肋对尾矿砂颗粒的嵌锁作用阻滞颗 粒运移,致使渗流过程中孔隙扩展变弱,最终达到降低渗透系数的作用。研究成果加深 了对加筋尾矿坝渗透规律的认识,为研究加筋尾矿坝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2.
论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黑龙江省讷谟尔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65年的Corona 和2005年的SPOT5影像做为数据源,获取研究区1965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以地形图、Landsat/MSS影像和TM影像作为数据源,获取1954、1975、1995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就研究区沟蚀动态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 a间侵蚀沟密度>250 m/km2的区域由1965年的0 km2增加到4 077.17 km2,占总侵蚀区面积的37.57%;侵蚀沟密度以北东—南西向为轴线从剧烈增加区逐渐过渡到微度增加区;耕地上沟蚀状况最严重,草地和沼泽地次之,林地侵蚀沟密度较小;耕地和草地之间的互相转换,侵蚀沟密度增加最大,分别为600.60和456.08 m/km2;其次是林地转变为耕地,侵蚀沟密度增加346.91 m/km2;各沟蚀变化区耕地的增加比例在29.21%~46.54%之间,草地减少的比例在27.10%~41.50%之间,沼泽地减少的比例在5.86%~12.50%之间。  相似文献   
353.
354.
Mercury adsorption by silica and maghemite nanoparticles (NPs) was studied with the aim of comparing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remediation of acid mine drainage (AMD) contaminated water. Calculat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d) showed that both NPs are exceptional adsorbents. However, adsorbate coverage per unit area was 30 times higher for maghemite than for silica NPs, despite the latter having a surface area ~15 times greater. Maghemite adsorbed 75% of available Hg compared to 56% by silica, making it a more efficient sorbent than silica under AMD conditions. Kinetics and isotherm data for both adsorbents were fitt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R2 = 1) and the Freundlich (R2 ≥ 0.98) models, implying that adsorption to both NP types was by chemisorption. Adsorption increased with NP concentrations and pH and was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manganese and sulfate ions although adsorption to silica was inhibited in 1:2 Hg-to-Mn systems. Importantly, trends in simulated wastewater were replicated in actual AMD-contaminated water sampl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properties besides surface area and charge of adsorbents determine adsorbent performance, and superior attributes may not always lead to higher adsorption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355.
采用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活性砂滤池-消毒为主要处理工艺,处理钢铁工业废水并回用,介绍该工艺技术特点、主要构筑物的技术参数以及运行效果。工程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总硬度、浊度及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85%及62%以上,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要求。处理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356.
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沟埋还田方式,设置沟埋深度分别为20、30、40、50 cm及对照5个处理,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为2 kg.m-1),研究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和孔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结束后12 d内,沟埋深度20和3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显著下降(P<0.05);而沟埋深度40和5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埋草沟秸秆下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秸秆对下层土壤具有保温作用;除沟埋深度20 cm处理外,其他不同沟埋深度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秸秆上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使耕层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357.
为评价网状铝合金材料的阻隔防爆性能,基于多孔材料的阻隔防爆机理,采用抑爆材料抑爆性能测试装置和可燃气体爆炸箱及高速摄像机,研究材料在不同填充密度、不同留空率下对液化石油气的燃爆压力的影响,及液化石油气火焰在填充材料的爆炸箱中的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填充密度为35 kg/m3、留空率为5%时,材料抑爆性能最好;当抑爆材料在容器内的填充密度一定时,其燃爆压力随留空率增加而增加;与未填充材料相比,填充材料后火焰衰减;此外,得到填充密度、留空率和燃爆压力间的数学拟合公式。降低留空率、增加填充密度能够更好地提高阻隔防爆性能。  相似文献   
358.
在工程应用中,初始压力的增高一般都能提高预混合可燃性气体爆炸的强度,缩小反应设备的体积.因此研究在小环境密闭空间下初始压力的变化对预混合可燃性气体爆炸的特性与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AutoReaGas爆炸仿真模拟器定量研究了小环境密闭空间的初始压力对预混合可燃性气体爆炸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相同小环境密闭空间尺寸下利用AutoReaGas爆炸仿真模拟器充入相同条件的预混合可燃性气体.其预混合气体密度、冲击波产生的超压都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并且爆炸超压与初始压力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但各个观测点的温度和速度并不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变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359.
在分析洋河-戴河沿海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三维变密度溶质运移模型。以2002-12至2004-12的地下水位和水质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用检验后的模型对研究区海水入侵原因进行了模拟分析,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防治措施下的海水入侵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滨海地区超采地下水是造成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河流长期低水位导致海水倒灌加剧了海水入侵的程度;在滨海地区,只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存在,就会引发海水入侵进一步向内陆移动;同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防止和减缓海水入侵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0.
Uncertainty in the assessment of hazard,exposure and ris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erminology, concepts and current approaches to uncertainty in the assessment of hazard, exposure and risk are reviewed. Five generic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on uncertainty, including sources, levels, when and how it should be dealt with or reduced, what are our gaps in understanding and how they can be addressed. A case study of lead exposure of children in Lavrion, Greece, is used to exemplify these questions and possible answers. Estimation of uncertainty may be improved by the use of interorganisational studies to captur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Gaps identifie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uncertainty include: a limitation in the availability of basic measurements, a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n inability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mixtures, the aetiology of disease and devising procedures for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mpact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