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71.
为分析不同粉尘因密度的差异对20 L球形爆炸装置球罐内粉尘分散过程流场变量变化和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密度的粉尘在球罐分散过程中湍流动能、流场速度、粉尘浓度3种流场变量在球心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粉尘密度越小,湍流动能的峰值越小,粉尘云浓度和流场速度的峰值则越大;粉尘密度对湍流动能的增值速率没有影响,而粉尘密度越小,流场速度和粉尘浓度的增值速率越快,粉尘浓度衰减至稳定值的时间也越短。表明粉尘密度越小,点火延迟时间也越小,因此,建议铝粉点火延迟时间在50~60 ms之间,锆粉和锌粉在60~80 ms之间。  相似文献   
372.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而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特点,分别研究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对于准确确定森林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7月在北京西山妙峰山林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和侧柏、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混交林内,分别随机选取3个位置挖土壤剖面,然后根据土壤发生层次性特点,把各剖面划分为四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每层用环刀取样测定土壤容重,用土壤袋采集1 000 g的土壤样品,经除杂、风干、过筛等程序后,对土样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不同,不同林分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最高,并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栓皮栎林〉侧柏、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4种林分类型0~20 cm土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占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栓皮栎林51.1%,刺槐林44.2%,侧柏林43.0%,侧柏、油松混交林37.7%,平均为44.0%。  相似文献   
373.
市政工程施工地周边颗粒污染物扩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于莉  张春会  王谦  经涛  陈桢 《生态环境》2010,19(11):2625-2628
为了解市政施工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测定TSP、PM10、PM2.5、PM1等指标,研究了施工工地附近颗粒污染物随天气条件、气象要素、距施工点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粒径较大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明显,大风和晴天的ρ(TSP)、ρ(PM10)远高于阴雨天;随风速增大,ρ(TSP)、ρ(PM10)、ρ(PM2.5)显著升高。(2)小粒径颗粒物(PM1)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不明显,湿度、风速变化对PM1影响较小。(3)距离施工工地越远,4种颗粒物质量浓度越低,其中ρ(TSP)、ρ(PM10)、ρ(PM2.5)随距离下降较快。(4)不同施工阶段颗粒物污质量浓度异较大,挖槽阶段颗粒物污染要高于结构装修阶段。  相似文献   
374.
物种敏感度分布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物种敏感度分布参数方法建模所存在的缺点,首次提出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最优窗宽和检验方法。选用无机汞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3种传统参数模型分别推导了保护我国水生生物的无机汞的急性水质基准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无机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该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水质基准的理论方法学,为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75.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desig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require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water or vegetation that can withstand drought conditions. Having a constant water source is the best alternative to insure species diversity throughout the season. Consequently, detention structure designs should be based on times between events as well as on hydrologic return periods, since between events is when most evaporation and infiltration losse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arid or semi-arid environments, this is a difficult process because of long interevent times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his discussion is predicat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phytoplankton, epiphytic algae, and emergent vegetation require moist conditions to be effective at removing nutrients, metals and other pollutants. There are drought tolerant species of vegetation that can be used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but it may take several days to re-establish the attached bacteria communities necessary for optimum pollutant removal. This paper examines a stochastic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probability of extended dry periods based on historic rainfall data.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dry days is selected for a specified level of assurance. By multiplying this value by the sum of daily system losses, an overall pond volume can be determined that ensures a minimum depth of water.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approach,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site in Spokane, Washington.  相似文献   
376.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甲苯废气放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线板式反应器内对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治理进行放大试验.采用闸流管开关脉冲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1kW,最大脉冲电压峰值100kV. 试验规模4~16m3·h-1. 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和处理气量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电场强度在9~12kV·cm-1范围内增加,甲苯去除率相应明显提高;当处理气量为4 m3·h-1、脉冲电压峰值69kV、进口浓度1 180mg·m-3、重复频率300pps时, 甲苯的去除率可达88%;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在16g·(kW·h)-1左右;甲苯的降解产物主要是CO2和H2O,还有少量CO. 结合甲苯去除率与能量密度、甲苯进口浓度的关系,建立反应器动力学模型,获得甲苯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00356 L·J-1. 为进一步优化放大反应器设计及与电源匹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7.
本文结合鞋靴保暖功效学原理,重点研究了支撑式鞋垫和橡胶双密度胶底结构。通过实验确定了鞋底发泡层视密度的范围在0.75g/cm3~0.85g/cm3之间,发泡橡胶的拉伸和导热性能达到平衡,兼顾了保暖鞋的耐穿和防寒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37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调查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其中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是环境调查的重点,而科学的调查采样方法则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首先从污染场地特征分析、调查目标两个角度介绍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准备工作,然后探讨了布点中的前期准备以及具体方法,最后围绕土壤样品以及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9.
在2年内分季度调查滆湖浮游植物种群和水环境因子,分析藻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按时间序列的藻密度变化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变化,分别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相关系数法"进行藻密度驱动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滆湖藻密度空间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年际间季节差异极显著。浮游植物的演替规律为冬、春季节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夏、秋季节蓝藻占绝对优势。通过比较2种统计方法的计算结果,确定全湖及中、南部湖区藻密度的驱动因子是温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北部湖区藻密度的驱动因子是温度和硝酸盐氮,所有驱动因子对滆湖藻密度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滆湖,N,P营养盐已经不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驱动因子,从统计方法的角度解释了部分环境因子没有入选为驱动因子的原因,并推断了其他可能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80.
Two bean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ozone, i.e. the O3-sensitive Cannellino and the O3-tolerant Top Crop, were exposed to acute O3-stress (165 nL L−1)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that may confer O3-tolerance. Stomatal conductance was smaller and the ability to dissipate excess energy, via regulated and unregulate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mechanisms was greater in Top Crop than in Cannellino. Thes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traits allowed the O3-tolerant cultivar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ght-induced declines in ΦPSII, to preserve photosystem II from excitation-energy, and likely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ROS to a superior degree than the O3-sensitive cultivar.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capacities to reducing the superoxide anion and H2O2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op Crop than in Cannellino.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arly accumulation of H2O2, the almost complete disruption of cell structure, and irreversible damages to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bserved in the O3-sensitive cultiv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