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99篇
环保管理   418篇
综合类   707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4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ometimes appear to be in conflict, but promoting the wise use of wetland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All countr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ut the problem is especially urg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that want to accelerat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excessive environmental cost. Chinese wetlands contribute greatl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mproper use of these natural resources has endangered their existence.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to managers and users of wetland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Chines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discuss problems in six categories: a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wetland protection; insufficient funding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 imperfect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wetlands; insufficient wetland research; lack of coordination among agencies and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undeveloped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etland use and protection. The wise use of Chinese wetlands will require improvements in four main areas: increased wet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etland utilization, improv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wetlands, and wider dissemination of wetland knowledge. Based on these categorie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wetland use by industry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cannot sacrifice economic benefits to protect their wetlands.  相似文献   
992.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as setup and 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as successfully incubated by using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s seed sludge. Nitrogen was partially removed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via nitrite with free ammonia (FA) of about 10 mg/L.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α-Proteobacteria, β-Proteobacteria,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populations during start-up. The population sizes of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were examined using real-time PCR method.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hannon index showed that stable structure of AOB population was obtained at the day 35, while the communities of α-Proteobacteria, β-Proteobacteria, and Nitrospira became stable after day 45. At stable stage, the average cell densities were 1.1×1012, 2.2×1010 and 1.0×1010 cells/L for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ifying bacteria community and nitrogenous substrate utilization constant was discussed by calculat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ertain correlation seemed to exist between population size, biodiversity, and degradation constan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size might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993.
论熵增最小化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系统不断的优化演变,但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过多的环境问题。文章从资源熵、负熵资本与资源利用的关联性入手,运用生态经济系统熵变模型,从熵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过快的熵增超出了自然界消除熵的能力,以至于自然界没有太多排放熵的空间是造成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改变当前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是缓解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而发展熵增最小化经济为缓解环境危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自然资本的分类测度和分区管理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8—2017年宁夏及其各地级市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了自然资本利用演变的驱动机制,旨在为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10年来宁夏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5.01%的速率从3.146 hm2增至4.56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人均生态赤字由2.462 hm2扩大至3.839 hm2,自然资本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市域尺度上,除固原市外其他各市生态赤字明显,总体上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②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流量资本已无法满足需求,对存量资本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市域尺度上,足迹深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而足迹广度的空间分布与其相反,二者存在显著的地域互补性。③从地类组分构成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是全区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尚处于流量资本占用状态,建筑用地已过渡为存量资本;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可持续性呈“南强北弱”格局,各地类间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消耗、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宁夏自然资本利用的显著因素,而人口规模、对外贸易、生态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化对自然资本利用的影响程度较轻;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驱动力差异显著。最后,基于自然资本利用空间分异特征,从供需视角提出了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水资源可利用形势严峻,2002-2008年水资源总量已不能满足全省总的供水需求量。预测2020年山东省的水用水需求量为256亿m3,已经超过了全省水资源总量的数值,处于弱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996.
江汉-洞庭湖平原湿地的历史变迁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200aBP以前,江汉-洞庭湖平原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湿地空间逐渐由平原边缘向腹心萎缩,水陆交错型湿地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早于水体型湿地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耕地转化是湿地空间萎缩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因,从湿地历史变迁看,江汉一洞庭湖平原现有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调整传统的“国家粮仓”的区域战略定位,实施湿地生态大农业和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加强湿地效益和宣传教育,提高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府决策能力和公众参与水平;协调耕地保护与湿地保护关系,推行湿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将退田还湖作为区域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恢复和增强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管理湿地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7.
乌昌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疆的五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疆的三分之一。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将在两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地优势,把乌昌地区建成全疆最重要的城市集群和最重要的人居生态区。本文通过对乌昌地区废物资源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废物资源化的规划措施,有利于加强两地废物资源化工作,保护城市区域环境,节约资源,发展乌昌地区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98.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干旱缺水地区,处理好生产用水与产出废水之间的关系是油气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油气田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淡水的消耗量,主要体现在新鲜水的合理使用及产出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两个方面。提出应以产出废水为生产水源,研发适合其水质特征的工作液体系,实现产出废水"免处理"再利用;建立油气田开发水管理体系,根据水的不同用途,科学调配新鲜水和产出废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9.
安徽省黄山市有野生兰科植物24属36种,是安徽省兰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且多数种类都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永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在研究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秦皇岛地区存在以断裂构造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地下热水,区内地下热水的赋存受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盖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热资源分布及热储特征,提出秦皇岛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可优先考虑的方向:抚宁县温泉堡、北戴河机场、卢龙县刘田各庄乡赵官庄、黄金海岸及北戴河新城七里海团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