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35,自引:1,他引:135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组织、自然系统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稳定、持续和活跃的,能够维持其组织结构,受到干扰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恢复过来的话,则这个生态系统是健康和不受胁迫综合症影响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原理有动态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创造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脆弱积累性原理等5个原理。论文提出了包括活力、组织和恢复力在内的生态系统健康的8个评价指标,具体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的评价方法。目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同时,需要依靠遥感和GIS等技术来对它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2.
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新概念。对湖泊生态系统来说,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利用Xu等(1999)提出的指标体系对青海湖1988—1989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在秋季最好,其次为夏季和春季,冬季最差。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青海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3.
蔬菜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呈贡县蔬菜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大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总体水平较高,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其中以细菌占较大的优势;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中Pb和Cu的质量分数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显著相关;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与真菌/细菌个数比例、真菌/放线菌个数比例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随着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指数式地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张金波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3,12(4):500-50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监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些敏感性指标: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CO2通量和qCO2、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态有机质、溶解态有机碳(DOC)。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土壤有机碳相比,微生物量碳库的周转率更大,周转时间更短,在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可检测之前,土壤微生物部分的变化可能被检测到,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轻组和颗粒态有机质是自然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土地管理方式影响最明显的部分,对于准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CO2,通量和qCO2,可以综合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土壤有机碳的效率及土壤中碳的代谢作用等,也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DOC通量比全球植物和大气间碳交换量小1-2个数量级,所以生物圈碳平衡的很小变化会导致DOC的巨大变化,DOC浓度和通量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5.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extractable fractionations of As and Sb were determined in soil samples from former mining sites in Scotland and Italy. Pseudo-total levels of As and Sb in the sample were between 50–17,428 mg/kg and 10–1,187 mg/kg (Scotland), and 16–691 mg/kg and 1.63–11.44 mg/kg (Italy). Between 0.001–0.63% and <0.001−8.82% of the total soil As and Sb, were extractable using, a single extraction bioavailability estimate. Data from an As-specific extraction procedure revealed that up to 60% of As was associated to amorphous Fe-Al oxyhydroxide phase in all soils. A non-specific-sequential extraction test also showed As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Fe (and Al) oxyhydroxides at both locations. In the case of Sb, in addition to the crystalline Fe-oxide bound Sb the Al-silicate phase also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 At both sites Sb appears to be chemically more accessible than As with consistent availability despite the varied origin and host soi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6.
大坞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与五节芒光谱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大坞河流域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可见一近红外光谱以及叶片样本Cu、Zn、Fe元素质量分数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内五节芒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特征、光谱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五节芒叶片中3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都较高;从上游到下游,五节芒叶片中Cu质量分数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五节芒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均增加,红边“红移”(向长波方向飘移)强度逐渐减小;同时,五节芒叶片中Cu质量分数与五节芒可见光区、近红外区光谱反射率积分值呈负相关性,与红边“红移”强度、土壤中Cu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并由此得出五节芒光谱特征中A1、A2、S等3项指标能够较好反映土壤的Cu污染程度,经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将五节芒作为监测矿区土壤Cu污染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初步探讨了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基地的环境评价体系,分析了基地污染因素的来源和对蔬菜造成的危害。给出了环境评价因子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基地的选址、环境评价、认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8.
利用1983-1985年调查资料,对北京地区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用生态学方法进行评价。指示生物、Trent生物指数和Shannon种类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9.
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8,自引:8,他引:118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对多因子赋权时计算繁琐、工作量大、未考虑多个评价对象间联系等缺陷,提出利用熵权法对多评价目标因子赋权的新思路.利用三峡库区城市江段1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比较了利用熵权法与传统的评价因子赋权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涉及多个评价对象时,采用熵权法对各因子赋权,只需1次计算即可,无需对每个监测点进行权重计算,从而使模糊评价过程大大简化,评价的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50.
Boiling of water, for purification, commonly practiced in the world, has man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t like danger of scalding,scaling in the vessels, removal of useful minerals and blandness of taste etc. Water can be made safe for drinking simply by heating at 65℃ for 6 minutes. A colour indicating strip was developed which changes colour from red to purple at 67℃. Use of this strip can help in pasteurizing water without the above problems and with considerable energy sa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