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33篇 |
免费 | 1845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1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855篇 |
综合类 | 3758篇 |
基础理论 | 688篇 |
污染及防治 | 278篇 |
评价与监测 | 461篇 |
社会与环境 | 871篇 |
灾害及防治 | 2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1篇 |
2024年 | 172篇 |
2023年 | 225篇 |
2022年 | 310篇 |
2021年 | 269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28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302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337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40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78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309篇 |
2005年 | 247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9篇 |
197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青海典型内陆河流域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典型内陆河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组成及分布特征,对青海巴音河、格尔木河及小柴旦湖流域地表水进行了采集,分析了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巴音河流域溶解性养分N、Si可能受水库滞留效应影响;克鲁克湖有较高的NH_4~+-N含量,主要与渔业养殖有关;格尔木河流域溶解性养分含量从上游到下游有升高的趋势,可能与流域内地形差异以及水体沿途蒸发作用有关;托素湖和小柴旦湖溶解性养分含量远远高于河流,主要与湖泊水体蒸发强烈导致的养分含量浓缩有关。研究区水体溶解性养分含量均大于受限阈值,但河流DIN/SRP 10、DSi/DIN 1,表现为N相对不足,湖泊DSi/SRP 10、DSi/DIN 1,表现为Si相对不足。主成分分析表明河流、水库以及克鲁克湖为Ⅰ~Ⅱ类水体,托素湖、小柴旦湖为Ⅴ类水体。 相似文献
902.
以18辆轻型汽油车(LDGVs)为研究对象,利用底盘测功机搭建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系统.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识别了匀速25 km·h~(-1)时尾气VOCs化学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并在分析时考虑了排放标准、行驶工况和车辆属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低速匀速工况下尾气组成以烷烃(40.8%,C_5~C_7烷烃较多)为主,其次是芳香烃(29.5%)和含氧VOCs(26.0%),烯炔烃(3.6%)和卤代烃(0.1%)较少.其中,甲醛、异戊烷、甲苯、苯、间/对二甲苯、丙酮、2-甲基戊烷、正戊烷、1,2,4-三甲基苯和壬醛是比例最高的物质(52.01%).低速匀速行驶中生成了比例更低的烯烃和比例更高的C_5~C_7烷烃和OVOCs.排放标准为国III、IV和V的轻型汽油车在低速匀速工况下,VOCs排放因子分别为(50.12±46.83)、(40.26±31.15)和(3.25±0.65) mg·km~(-1).国IV到国V车的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和总VOCs降幅均超过88%,而OVOCs降幅只有约55%,说明OVOCs在国V车的排放富集程度更高.总体来讲,国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约为国I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的11%.车辆属性对VOCs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年份、里程和排量的增加会促进VOCs排放的整体增加,而基准质量对VOCs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03.
为了获得漓江流域不同季节生物地球化学昼夜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规律,分别于2016年10月30日~11月1日(秋季)和2017年9月14~16日(夏季)对漓江流域省里断面进行了为期48 h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高频率取样工作,研究水体电导率(EC)、水温(T)、pH以及Ca~(2+)、HCO_3~-、NO_3~-等离子含量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_(DIC))等水化学参数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评估水生植物对输入岩溶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无机碳的固定量.结果表明:①省里断面水化学参数表现出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T、pH、DO、SI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Ca~(2+)、HCO_3~-、EC、p(CO_2)白天降低夜晚上升且秋季昼夜变化幅度大于夏季.②SO_4~(2-)、NO_3~-、Cl~-、Na~+、K~+和Mg~(2+)等营养元素含量昼夜变化主要受水生植物代谢过程(同化作用)控制,呈现白天降低夜间升高的变化规律.同时,省里断面夏季营养元素昼夜变化幅度小于秋季.③省里断面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_(DIC))主要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表现为白天偏重晚上偏轻的动态变化.受土壤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和河流水文要素季节变化的影响,夏季省里断面δ~(13)C_(DIC)总体上偏轻于秋季,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0. 08‰和-8. 90‰.④通过计算,实验期间省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岩溶碳汇量日平均值为2. 12 mmol·L~(-1)和0. 94mmol·L~(-1),秋季比夏季具有更高的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904.
为考察多氯萘(PCNs)通过大气沉降作用对东江流域的影响,利用通用型大气沉降采样器,在东江流域广东省境内代表性地段布设11个采样点,于2010年冬季(1、2月)和夏季(7、8月)分别采集和分析了沉降样品中PCNs的通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总PCNs日均沉降通量为828 pg.(m2.d)-1,对应毒性当量(TEQ)为0.14 pg.(m2.d)-1,由此估算东江流域广东境内PCNs年沉降总量为8.5 kg,相应TEQ年沉降总量为1.3 g.地域上,广州和东莞地区沉降通量明显高于惠州,同时城镇采样点的沉降通量显著高于农村;季节上,各采样点总体呈现夏季高于冬季的特点;组成上,三氯萘(tri-CNs)是主要的污染物,占总量的50%以上,但广州、东莞的5~8氯萘含量比惠州高.来源分析表明,东江流域PCNs的大气沉降可能受燃烧源与非燃烧源的共同影响;东莞大气沉降中PCNs多来自燃烧源,广州点大气沉降的PCNs以非燃烧源为主. 相似文献
905.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陆地产生的微塑料向海洋传输的重要渠道。珠江微塑料的入海通量排名处于世界前列,其中流经广州市区的虎门入海口的贡献量远高于其他入海口。为探究珠江广州段支流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文章对珠江广州段(包括支流和入海口)18个典型采样点位的表层水体微塑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的污染丰度为0.123~25.2个/m3。微塑料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型微塑料。珠江广州段接收广州市区及周边城市排放的生活、农业和工业废水,其中纤维主要来自纺织品的洗涤,聚乙烯和聚丙烯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塑料,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多用于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如塑料玩具、泡沫箱等)。在4类监测断面(点)中,入境断面和监控断面的微塑料丰度远高于背景点和入海口。流经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的支流微塑料丰度远高于其他支流,入海口微塑料丰度最低。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微塑料在不同河段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6.
于2020年9月在太滆运河、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布设14个监测点位,调查入太湖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采用Goodnight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多样性指数(H)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检出底栖动物6纲18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由高到低为竺山湾(H=1.20)>徐家大塘(H=1.09)>太滆运河(H=0.67)>漕桥河(H=0.3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氮、正磷酸盐等因子与寡毛类生物量呈正相关,叶绿素a、IMn与摇蚊幼虫生物量呈正相关。生物学评价表明,太滆运河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07.
908.
为解决线状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长期停留在均一性核算,难以体现空间差异性的问题,整合高精度遥感数据和常规数据,区分源于河槽、滩地和河流整体3种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梳理GIS平台运算的方法和参数,构建了宽滩型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核算成套方法,并应用于辽河干流。结果表明:2013年辽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37.39亿元,其中洪水调蓄服务占比最高(46.99%),其次是气候调节服务(29.2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差异,河槽和坑塘较高,旱地、灌木林、有林地、草地、滩涂和水田较低且数值接近;2013年辽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2009年增长了101.63亿元;辽河干流流经的铁岭、沈阳、鞍山和盘锦4个市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以辽河口的盘锦市为最高。 相似文献
909.
M. Dassenakis F. Botsou V. Paraskevopoulou C. Chikviladge K. Kachiasvili 《Chemistry and Ecology》2006,22(5):379-393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s in two coastal systems in Georgia: (1) Kubitskali river which flows into the Black sea through the city of Batumi and is polluted mainly from the effluents of an oil refinery; (2) Paliastomi lake, which is a shallow water body at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Poti. During 2000-2001, two samplings took place in each system, one in the low-flow period and one in the high-flow period. During these samplings, pH,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salinity were measured in situ, whereas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analysis of trace metals, nutrient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with standard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ollution of both systems by ammonia and in the case of Kubitskali River also by oil products. The need for a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lan of the activities taking place in the river basin is urgent. 相似文献
910.
6+ ), copper (Cu), lead (Pb), mercury (Hg), nickel (Ni), selenium (Se), zinc (Zn),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ter-column,
bed-sediment, and fish-tissue (fillets) data collected by five government agencies comprised the ambient data set; effluent
data from five registered facilities comprised the compliance data set. The nonparametric Mann-Kendall trend test indicated
that 33% of temporal trends in all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were low sample sizes, and a high percentage of samples below the analytical detection
limit. Trends in compliance data were more distinct; most trace elem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robably due to improveme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even trace elements (Cr, Cd, Cu, Pb, Hg, Ni, and Z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wastewater and portions of either or both ambient water and bed sediment. No trends were found in fish tissue. Inconsistency
in trends between ambient and compliance data were often found for individual constituents, making overal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data set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Logistical differences in monitoring programs, such as vary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methods among agencies, made it difficult to assess ambient temporal tren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