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495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为探究威海市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9月10—20日采用手工加密监测法对威海市秋季大气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臭氧(O3)及其前体物的影响和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方法对VOCs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温度对O3生成影响明显,尤其是高温、低湿、扩散较差气象条件下,有利于O3前体物的反应消耗,促使O3生成及累积。观测期间,威海市秋季φ(VOCs)平均值为47.84×10-9,VOCs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为58.0%,其次为烷烃(21.6%)、卤代烃(10.2%)。O3生成潜势(OFP)平均值为393.95μg/m3,对OFP的贡献占比最高的为OVOCs(74.1%),其次为芳香烃(12.6%)、烷烃(7.0%)和烯烃(5.4%)。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工艺过程源、船舶尾气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是威海市秋季VOCs排放主要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30.4%,23.9%,21.1%,16.5%。控制机动车排放和工艺过程排放是控制威海市秋季VOCs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22.
为研究南宁市土壤中正构烷烃的赋存情况以及来源,于2021年6月在南宁市内采集了48个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表层土壤中正构烷烃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链长度范围为C12—C35,∑24正构烷烃的质量分数为3.93~131.02μg/g,其中C31质量分数最高,C22以上的高碳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体现了典型的高等植物来源的特点。碳优势指数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正构烷烃主要来自陆地高等植物且总体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少部分可能存在石油污染。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C29—C35具有同源性,主要受植物叶蜡影响(41.36%),C24和C25主要来自水生植物(27.88%),C16和C18可能是细菌和石油化合物排放共同影响的结果(21.49%)。根据主成分分析中样品的贡献权重得出,可能存在石油化合物输入的土壤63.6%来自耕地,27.3%来自林地,9.1%来自园地,研究区土壤中正构烷烃的主要人为排放源可能受到农业机械排放以及靠近道路周边受交通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3.
有毒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对有毒重金属污染进行有效监管,首先,必须明确认定,对第一类污染物实施《源头总量控制》是污控执法和促进经济结构改革的保证条件。这种监管方式自2008年《笫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产排污系数手册》公布以来,更具有切实实施的可行性。《源头总量控制》与《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两种监管方式既是各自独立、缺一不可,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关系,目前一些地方的规划管理者模糊和混淆了两类污染物和两种监管的内容和方式,笼统以《水环境总量控制》来监管所有污染物,丢弃了《源头总量控制》,使本应严加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丧失了控制第一类污染物的能力。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水质指标与我国实际的水环境背景值有很大差距,存在"放宽允排量"和"价态转化引发危害"的问题,以一个10t电解铅的企业为例,证明两种监管方式的铅允排量相差甚大。总之,把第一类污染物与第二类污染物统一实施《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将带来众多的危害,应当严格实施《源头总量控制》与《水环境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824.
通过黏弹性阻尼器在工程结构抗震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结构抗震、抗风、抗振动和安全性的能力,介绍了黏弹性阻尼器性能及在国内外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25.
制革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制革污泥中的重金属铬污染并安全填埋,采用石灰、粉煤灰和煤渣作为固化剂对制革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考察固化剂对制革污泥中重金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固化/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石灰、粉煤灰和煤渣的掺量分别为0.12 kg.kg-1、0.02 kg.kg-1和0.08 kg.kg-1,养护天数为6 d时,制革污泥固化块抗压强度达到884 kPa,含水率由固化前的79.60%降低至30.20%,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的要求.固化块浸出液中Cu、Pb、Zn、Ni浓度同固化前相比,分别降低了92.1%、96.7%、92.8%、88.9%,Cr、Cd、Mn均未检出.固化块浸出液的铬浓度随着石灰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则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当石灰与粉煤灰添加量比为6∶1时,协同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26.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urce term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rate of spreading of LNG and other cryogenic mixtures on unconfined land.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position changes of a boiling mixture, the varying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due to preferential boiling within the mixture and the effect of the various boiling regimes on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effect of each of these phenomena on pool spread.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continuous and instantaneous spills. The model is compared to literature experimental data on cryogenic pool spreading.  相似文献   
827.
在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冲击能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提出有效冲击能量速度指数这一新的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标。建立了煤样的单轴压缩峰值前塑性变形消耗能量的计算模型,得出了有效冲击能量速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准则。通过试验、分析和计算,论证了单轴抗压强度和有效冲击能量速度指数作为煤层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以冲击能量指数、弹性能量指数、动态破坏时间、单轴抗压强度和有效冲击能量速度指数五个指标作为千秋煤矿2号煤层冲击倾向性判别指标,可以增强判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8.
采用单轴压缩煤电荷感应信号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矿井煤在不同加载速度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电荷感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在加载初期即有电荷感应信号,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不断有电荷感应信号产生,且信号幅值不断增加,在应力峰值前后电荷感应信号最强,信号也最为丰富,煤样主破裂发生后仍有明显的电荷信号,但信号幅值较小;在煤样应力发生突变时有较强的电荷感应信号产生;抗压强度越高、冲击倾向性越强的煤样,电荷感应信号也越强,信号越丰富,持续时间越长;加载速度越大,所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越强。电荷感应信号与煤的变形破裂和煤样类型有一定关系,可以用电荷感应信号反映煤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829.
基于破煤理论建立了采煤机的力学模型,采用ADAMS建立采煤机刚柔耦合模型,并解决了边界条件添加、接触法向力提取等技术问题,分析了行星轴、架的可靠性;基于行星减速机构强度校核基本原理,开发了行星齿轮强度校核软件,以虚拟仿真中的动态接触法向力为输入,对某公司两种行星减速机构设计方案中各齿轮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进行研究。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分析中齿轮受力无法确定以及采用有限元软件无法求解齿根弯曲应力、求解接触应力时间过长的不足。结果表明:二级行星减速机构采用4行星轮结构要优于采用3行星轮方案,传动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30.
The new hybrid approaches for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were proposed. The hybrid approach can be used for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secondary species. The metallurgy industry was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source to PM2.5 of Tangshan. In winter,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coal-fired boilers was the largest on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hybrid approach for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pecies of PM2.5 in the city of Tangshan. The receptor-based PMF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is integrated with the emission inventory (EI) to form the first hybrid method for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the primary species. The hybrid CAMx-PSAT-CP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 – Particulate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 – Chemical Profile) approach is then proposed and used for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the secondary species. The PM2.5 sources identified for Tangshan included the soil dust,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ower plants, coal-fired boilers, vehicles, cement production, and other source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PM2.5 pollution is a regional issue. Among all the identified sources, the metallurgy industry was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source to PM2.5, followed by coal-fired boilers, vehicles and soil dust. The other-source category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PM2.5, particularly for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species and aerosols, and these other sources include non-specified sources such a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biomass combustion, residential emissions, etc.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results could help the local authorities make 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better protect the citizens from the local and regional PM2.5 pollution. 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e strength of utilizing the proposed hybrid approach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M2.5 sources.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study show considerable promis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to other region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other source categories of PM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