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株高效溶藻放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具有高效溶藻能力的放线菌,命名为AN02。对这株具有高效溶藻效果能力的放线菌AN02分别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AN02菌株的上述几个特征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高度一致,与此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放线菌AN02菌株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高度一致,后经过比对,发现二者的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高达近100%,因此,可将溶藻放线菌AN02定名为细黄链霉菌AN02(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AN02)。  相似文献   
22.
浅议C02地质封存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暖,全球开始寻找减缓气候变暖的技术及措施,在所有减排技术中,CCS技术贡献达20%以上。CCS技术虽是有效减排CO2和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问题,捕集、运输、封存三个环节都存在CO2泄露的风险,泄露将污染地下水、影响动植物甚至人类,还有可能诱发地震等。主要研究了CCS技术的地质封存环节C02泄露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地质封存的CO2泄漏的方式及危害,并提出了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3.
以人胚肝细胞(L02)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量子点及Cu2+ (低毒浓度)联合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确认细胞的毒性,结合抗氧化剂NAC的防护效果探讨复合毒性的氧化损伤机理.结果表明,无论单独Cu2+还是量子点-Cu2+处理组,L0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量子点-Cu2+处理组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抑制效果,相对与单独Cu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最大下降300%.经过NAC预处理的细胞在形态和存活率上都显著恢复.说明了安全浓度范围的量子点的与Cu2+共存提高了细胞毒性风险,NAC能够防护量子点与Cu2+单独或联合引起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4.
曹宏杰  倪红伟 《生态环境》2013,(11):1846-1852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据估计,全球土壤(表层1m)有机碳积累总量相当于大气中碳总量的2~3倍。土壤是温室气体的源或汇,土壤碳库的变化将影响大气C02的浓度,因此,土壤碳库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也是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大气CO2升高导致植被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改变进而对土壤碳循环产生影响。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大气C02浓度升高响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及过程,简述了大气C02浓度升高对影响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各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大气C02浓度升高条件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显著增加,但湿地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也有可能降低;2)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的数量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根系形态发生变化,根系周转速率和根系分泌等过程的碳流量提高;3)植物含氮量降低,C/N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增加,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植物残体分解速率降低;4)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提高幅度受植物类型与土壤状况的影响;5)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及分泌物的数量和性质影响土壤酶的活性,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增加,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受植物类型与环境条件的影响;6)土壤中真菌的数量的增加幅度要高于细菌;7)CH4释放量增加,在植物的生长期表现更为明显。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复杂性,研究结果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气C0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化的其它表现间的交互作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由于土壤碳循环是一个由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因此,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微生物机制研究也将为全面理解碳循环的过程提供更加准确的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回收有价金属工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温俊杰  李荐 《环境保护》2001,(12):39-40
本文对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解体分选出塑料外壳、铜铁连接件、石墨负极和正极;采用碱浸-酸溶-净化-沉钴工艺回收政极废料中的铝和钴。LiCoO2在硫酸、双氧水体系中的分解反应为:2LiCoO2 3H2SO4 H2O2→Li2SO4 2CoSO4 4H2O O2↑。用硫酸中和碱浸液中的铝,制取化学纯氢氧化铝,回收率为94.89%;以草酸钴的形式回收钴,产品达到Q/GGHO1-89标准,直收率94.23%。  相似文献   
26.
Human land use is fragmenting habitats worldwide and inhibiting dispersal among previously connected populations of organisms, often leading to inbreeding depression and reduced evolutionary potential in the face of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 To combat this augmentation of isolated populations with immigrants is sometimes used to facilitate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rescue. Augmentation with immigrants that are genetically and adaptively similar to the target population effectively increases population fitness, but if immigrants are very genetically or adaptively divergent, augmentation can lead to outbreeding depression. Despite well‐cited guidelines for the best practice selection of immigrant sources, often only highly divergent populations remain, and 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se riskier augmentation scenarios are essentially nonexistent. We conducted a mesocosm experiment with Trinidadian guppies (Poecilia reticulata) to test the multigenerational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effects of augmenting 2 target populations with 3 types of divergent immigrants. We found no evidence of demographic rescue, but we did observe genetic rescue in one population. Divergent immigrant treatments tended to maintain greater genetic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hybrid fitness than controls that received immigrants from the source used to seed the mesocosms. In the second population, divergent immigrants had a slightly negative effect in one treatment, and the benefits of augmentation were less apparent overall, likely because this population started with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and a lower reproductive rate that limited genetic admixture. Our results add to a growing consensus that gene flow can increase population fitness even when immigrants are more highly divergent and may help reduce uncertainty about the use of augmentation in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27.
以5.12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CBERS-02 CCD数据及DEM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国内外滑坡遥感识别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九个特征指标(CBERS-02 CCD五个波段、亮度、绿度、湿度及坡度)组合对青川县进行滑坡识别。首先经过镶嵌裁剪得到研究区影像图,用1、2、3波段合成真彩色图像,对该区域遥感影像滤波增强处理,减少图像斑点,改善图像质量,同时应用穗帽变换生成研究区的亮度、绿度、湿度指标;然后结合地震滑坡分布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形状纹理特点,对九个特征指标进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最后利用青川县的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滑坡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结合滑坡发生的机理对滑坡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的滑坡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范围广泛,且河谷两岸较多;2)地震产生的滑坡大多发生在坡度40°~50°、海拔700~1 100 m的山坡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中巴卫星进行滑坡识别的分类精度为76.4676%,Kappa系数为0.7130,抽取初步识别的96个滑坡进行野外校验,正确率为89%。证明中巴卫星适应于山区地震滑坡的识别。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异烟肼(INH)诱导L-0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的干预作用,建立体外培养INH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INH组(B)、槲皮素低剂量组(C)及槲皮素高剂量组(D)。采用生化分析法检测L-02细胞培养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利用荧光探针检测L-02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ROS)水平;应用比色法检测L-02细胞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主要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NH能显著增加L-02细胞培养液中AST和ALT的活性、细胞线粒体内ROS水平及细胞内MDA的含量(P0.01),并显著减少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1)。与INH组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L-02细胞培养液中AST的活性、线粒体内ROS水平及细胞内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内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槲皮素能显著降低L-02细胞培养液中AST和ALT的活性、细胞线粒体内ROS水平及细胞内MDA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增高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和主要抗氧化物酶的活性(P0.01)。与槲皮素低剂量组相比,槲皮素高剂量组的保护效应更明显(P0.05)。可见,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在INH诱导的L-02细胞毒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槲皮素对INH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及不同钯铈比(Pd:Ce)的Pd/CeO2-Al2O3催化剂,并结合XRD、BET、SEM、O2-TPD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对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催化转化效率.XRD和SEM结果表明,Ce和Pd在Al2O3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PAHs的催化氧化.BET测试表明,Ce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孔径结构,提高其比表面积.O2-TPD和H2-TPR测试表明,适当钯铈比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强的储氧能力和活性.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d/CeO2-Al2O3催化剂对PAHs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其平均转化率均在80%以上,且PAHs的毒性当量显著降低,钯铈比对PAHs的催化氧化性能影响较大,当催化剂的钯铈比为1:1时,PAHs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0.
应用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PAN-ACF)对模拟的工业烟气中的SO2和NO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上进行吸附脱除实验。通过改变固定床ACF装载量、反应温度、水蒸气体积分数和O2体积分数,研究了ACF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的变化规律,还研究了同时脱硫脱硝时入口SO2或NO浓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N-ACF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和一定的脱硝能力,其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随着ACF装载量和O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同时脱硫脱硝时,SO2对ACF的脱硝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NO对ACF的脱硫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