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前在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方面的方法较多,并且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作为当今一种在地学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地学及相关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首次尝试了利用该技术估算柴达木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该方法与其它计算方法相比,有简单、易操作、可视性好等优点。经计算,柴达木盆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62754.442 t,土壤平均碳面密度为6.105 kgm-2。  相似文献   
92.
黑河流域土地退化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善忠  王涛  封建民 《生态环境》2003,12(4):427-430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已成为黑河流域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该流域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对该流域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特点、退化面积等方面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最新的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在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初步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退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有5种类型,即:水土流失、干旱化、植被退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面积达29971.91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3.06%;其中,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南部山区,面积为5747.68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19.18%,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而导致的干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山前部分冲、洪积平原的河流沿岸附近,其面积为1369.96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57%;盐渍化土地是该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为10591.82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34%,分布在流域的低地、冲积扇的边缘等位置,主要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沙化土地,包括流动沙丘(地),是研究区土地退化面积最大的类型,为10771.97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94%,这其中也包括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和现代形成的大部分沙地;植被退化土地面积为1490.48km^2,只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97%。通过分析可知,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严重,特别是在下游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该流域内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对华县古洪积扇全新世黄土一土壤剖面的磁化率、粒度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缓坡地面面状流水侵蚀和沉积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薄弱,在即将进入全新世时有自然侵蚀沉积发生;在全新世4000aB.P.之前,洪积扇特殊的环境生态条件造成土壤堆积时期土壤水分缺乏,成壤较弱,面状流水侵蚀与沉积活动不明显。自夏商时代以来,农业耕垦活动影响古洪积扇地表,促进了坡面流水侵蚀堆积过程,发生了面状流水侵蚀;从3100aB.P.开始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加速了面状流水侵蚀沉积;隋唐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加速侵蚀沉积则更进一步增强,这个过程反映土壤侵蚀呈现阶段性加速的趋势。由此可见,土壤侵蚀的加速是与人类的活动相伴随,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土壤侵蚀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呈现加速趋势。  相似文献   
94.
Coastal zones in Portugal, as interface areas between land and sea, hav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growing human pressure in terms of changes in land use associated with urban and industrial occupation, new accessibility (ports, motorways) and traffic flows, intensification of recreational use (beaches, water sports) and excessive fishing. Impacts includ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s; alter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natural habitats; new hydrodynamic situations; major landscape changes: and rapid changes in habits and way of life of the local populations and increased exposure of populations and assets to natural and induced risks (storms, accidents, spills, explosions). Pla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astal Zone (POOC)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seven of them have been approved, while two similar plans are at a final stage of preparation. Together they cover the entire coast of Portugal.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could be a first step towards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Portuguese coastal zones.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s (PBH)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recently approved for the whole country. However, these plans do not consider estuarine systems and some other issues related to coastal systems. The National Water Plan (PNA) is under public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Several ‘key messag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s a contribution for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als of this plan on issues related with coastal waters.  相似文献   
95.
根据浙江省丽水市 1 986— 2 0 0 2年酸雨监测数据 ,对该市酸雨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丽水市酸雨污染严重 ,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冬、春季酸雨率高 ,降水 pH值低 ;降水的主要离子SO42 -与NO-3比值逐年下降 ,说明大气污染有从煤烟型转为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的趋势 ;煤耗量、地型地貌特点、低空逆温层频率、地面弱风频率对酸雨率和降水 pH值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在简要阐述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悬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接着以乌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40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流域内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乌江流域的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着重研究了大清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大清河流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结合预测方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 Assessing the health of ecological components of agroecosystems may be accomplished by examining changes in the drainage basin, which serves as an integrator of the agroecosystem landscape.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fish communities in terms of an array of indicators of structure and related these to changes in riparian veget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Evidence suggests management practices designed to foster healthier environments by, for example, reestablishing riparian veget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integrity of the fish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continued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parts of the drainage basin in recent years likely has had an off-setting influence in overall improvements in agro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s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sh associations provide the balance sheet by which the counteracting influences can be aggregated and assessed.KEY WORDS: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Riparian system; Agricultural drainage basin  相似文献   
99.
森林影响河川径流的流域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内外所进行的小区或小流域试验表明,砍伐森林径流量增加,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则径流量减少。但是,在大流域,砍伐森林并不一定能增加河川径流量。小面积试验得出的结论不适于推而广之到大的流域。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因素——所处的自然气候地带、地质地貌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大面积种树种草或砍伐森林,对一个较大流域总水量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水量减少、增加或者变化不大,要对整个流域进行详细地调查和观测,只进行简单的小流域试验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相似文献   
100.
根据曲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规划目标和曲江流域水环境容量,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玉溪市曲江流域段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为综合治理曲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