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35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42篇 |
综合类 | 498篇 |
基础理论 | 245篇 |
污染及防治 | 119篇 |
评价与监测 | 77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M对铅溶液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铅废水仅经过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出水不够稳定,因此需要后期处理来保证出水稳定并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新型特种粉体材料Special Powder Materia(lSPM)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粉体材料,对微污染的水源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重金属的主要机理为电化学反应、吸附等。文章目的在于研究SPM去除铅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SPM处理含铅溶液的浓度范围,考察将SPM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含铅废水后期处理的可行性。影响SPM处理效果的因素有进水流向、流量、填料高度、停留时间、含铅溶液浓度等,为了定量研究各个因素对SPM处理效果的贡献大小,文章采用配水试验,考察不同条件下SPM对铅的去除效率并进行正交分析。结果表明,进水方向采用逆流方向优于顺流方向,影响SPM处理铅溶液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SPM对较高浓度含铅溶液有明显的除铅效果,有望用于废水后期处理。进水方向为逆流,流量为12L/h,进水浓度为2mg/L时,出水浓度能长时间保证在1mg/L以下,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La-PTFE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为基体,掺杂La2O3和聚四氟乙烯(PTFE),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并将所制备的电极应用于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结果发现,与常规的Ti/SnO2+Sb2O3/PTFE+β-PbO2电极相比,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对亚甲基蓝及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含有La2O3活性层的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在电解质浓度为0.15mol.L-1,电极极距为6.0cm的酸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最佳.降解3.0h后,对100mg.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到97.92%,对COD去除率为93.39%.SEM结果显示,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表面颗粒鲜明,比表面积增大,改善了电极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效果.电化学测试表明,La2O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及其溶液中Pb的赋存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紫色土中铅(Pb)为研究对象,采用以0.01 mol·L~(-1)硝酸钠(NaNO_3)为背景电解质的一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中Pb的释放作用,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分步提取法和地球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 v3.0,进一步分析和预测了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Pb以及土壤溶液中Pb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对Pb作用的环境意义与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酸均显著增加了紫色土中Pb的释放量,活化效果表现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交换态Pb总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总量降低;土壤溶液中Pb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Pb质量的45.16%~75.05%,游离态次之,占22.71%~50.25%,且随着浓度增加,柠檬酸和酒石酸作用下的土壤溶液中的游离态Pb和无机结合态Pb增加,而有机结合态Pb减少,乙酸则呈相反趋势.总体上看,小分子有机酸提高了紫色土中Pb的生物有效性,且存在地下水的淋溶风险,其中柠檬酸的淋溶风险远大于酒石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净化后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采用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净化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100mL含铬废水中加入20 g Na_2CO_3,及10 mL H_2O_2,用NaOH调节含铬废水pH为10.00;用NaOH调节含铅废水pH为2.65.将净化后的10 mL含铬废水和25 mL含铅废水混合,在55-60℃条件下反应10 min,合成的铬黄达到GB/T 3184-2008<铬酸铅颜料和钼铬酸铅颜料>的质量标准.经重金属吸附剂处理Pb~(2+)后铬黄合成滤液中的Cr~(6+)和Pb~(2+)质量浓度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改性膨胀石墨对含铅废水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在1 000 W下微波膨胀60 s制备了膨胀石墨,以乙醇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同时将纳米氢氧化镁负载到膨胀石墨孔隙中,制备出一种新型吸附剂,并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实验证明当改性膨胀石墨的用量为0.035 g,铅溶液的pH=4,铅溶液初始浓度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5℃时,该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去除率能达到48%,吸附容量能达到105 mg/g左右。同时该吸附反应能够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以及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室内浸提、扫描电镜附加能谱分析、差数离心和凝胶层析等手段,研究了镉、铅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叶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龙须眼子菜对镉、铅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对溶液中镉、铅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4%、91%.当镉、铅处理液浓度分别为6.67,83.00μmol/L时,龙须眼子菜对镉、铅的生物积累量分别为496,10800mg/kg,其中可溶态镉、铅的浓度分别为55.0,14.1mg/kg,说明龙须眼子菜叶片中的镉、铅大部分都是以结合态存在的.铅在龙须眼子菜叶细胞上的分布重量百分比及原子百分比均高于镉.15%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龙须眼子菜的细胞壁中;56%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液泡和胞基质中.龙须眼子菜叶片中除了有小分子蛋白与镉结合外,还有其他小分子有机物也能与镉结合,而铅则主要与小分子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10.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 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