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65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1.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鼠李糖脂(RL)洗脱土壤,再通过紫外光预照射与生物降解协同去除洗脱液中的PCBs的组合方法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旨在研究RL在修复PCBs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L对PCBs的洗脱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CBs的总洗脱率与RL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当洗脱液中加入2 000 mg.L-1的RL,在3次批洗脱后,人工污染土样和陈化土样的PCBs总洗脱率分别达到了90.1%和47.1%。PCBs降解菌P.LB400在以RL或联苯为碳源的驯化培养基中均能够快速生长。当土壤洗脱液中的PCBs被P.LB400的生长细胞菌液降解时,RL对PCBs的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P.LB400的休眠细胞降解体系中,RL对PCBs的生物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外光预照射对土壤洗脱液中PCBs的生物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紫外光预照射和生物降解的耦合有利于提高PCBs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912.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the level of Daphnia proteins detected by commonly used anti-HSP antibodie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corresponding to those of heat shock proteins, can be modified by various kinds of stress, including the threat of pred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se proteins change their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thermal stress.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Daphnia heat shock proteins, as components of the cellular stress defense, are involved in both, abiotic and biotic stress.  相似文献   
913.
张子种  常春  陈威  祝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301-1305
研究了林丹在3种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3种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性能受有机碳含量和颗粒分布的影响.而解吸等温线明显地偏离吸附等温线,存在显著的解吸滞后现象,解吸用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进行拟合,效果良好.解吸不可逆程度随着沉积物中林丹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由DED模型推算的沉积物基准值比用线性模型推算的基准值高46倍以上.  相似文献   
914.
固定化烟曲霉吸附染料后的解吸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中的2种活性染料的解吸剂进行了选择,并对其解吸平衡和解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12.0的75%乙醇溶液对吸附在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中的活性艳蓝KN-R和活性艳红K-2BP的解吸效果较好;一级指数衰减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对2种活性染料的解吸动力学;解吸平衡数据均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915.
树脂吸附法处理磺胺脒生产废水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磺胺脒生产废水的特点,本研究确定了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磺胺、进一步回收硝酸钠的工艺流程,探讨了树脂对磺胺吸附-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RHⅢ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磺胺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效果,能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很好地分离.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废水中COD去除率86%,硝酸钠回收率95%,磺胺回收率86%,其纯度达99.8%.在废水有效处理的同时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16.
利用常压搅拌吸收-解吸装置,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对MEA(乙醇胺)、DEA(二乙醇胺)、MDEA(N-甲基二乙醇胺)、TETA(三乙烯四胺)、DETA(二乙烯三胺)5种有机胺吸收解吸CO2进行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吸收液浓度、有机胺种类对CO2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性能较好的混合胺复配剂.结果表明,当TETA/DEA=5:1,吸收温度为318K,解吸温度为388K时,混合胺具有较优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17.
本文针对局部火灾条件下钢结构屋架的防火保护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计算分析的抗火保护设计评估分析方法.首先通过火灾场景分析及烟气运动模拟计算,得到钢结构屋架所处的热环境,再计算各构件在不同保护条件下的温升及应力分布,并判断构件及结构在不同的保护方式下是否失效,最后得到经济合理的保护区域和防火涂层厚度.该方法可以为类似的局部火灾条件下钢结构抗火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8.
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沈阳市沈抚污灌区的草甸棕壤为模型土,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吸附重金属Pb(Ⅱ)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分布特点,研究了吸附Pb(Ⅱ)的解吸行为,特别考察了冷冻对吸附Pb(Ⅱ)化学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吸附Pb(Ⅱ)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冷冻对吸附Pb(Ⅱ)的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而对平衡解吸率有明显影响,随冷冻时间延长,平衡解吸率逐渐降低;随pH值减小,平衡解吸率增大;pH值在5—10范围内,平衡解吸率变化幅度相对很小,而pH值低于5后,平衡解吸率急剧增大.随离子强度增大,平衡解吸率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提出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机理: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后者又可分为静电键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在实验条件下,静电吸附约占75%,化学吸附约占25%.  相似文献   
919.
长期处理了生活污水后的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吸附会达到饱和,通过化学浸提方法,研究了2种无机酸(盐酸和硫酸),酸和碱(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饱和吸附磷基质的释磷效果以及再生后基质吸附磷效果。结果表明:盐酸和硫酸对基质释磷的差异性不大,硫酸的释磷效果略好于盐酸,对3种基质的释磷效果几乎都大于80%;碱对砂和煤渣释磷效果好,对高炉渣释磷效果差,但经碱再生后的高炉渣、砂基质对磷素的吸收率极高,磷素初始浓度在1~50mg·L-1范围内时,吸收率在95.18%~99.04%范围内,对基质的再生能力好,而经碱再生后的煤渣基质对磷素的吸收率却很低,吸收率不超过21.14%。  相似文献   
920.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Law on Recycling of End-of-Life Vehicles (ELV Recycling Law) in 2002. This law requires manufacturers to retrieve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airbags, and automobile shredder residue (ASR) from ELVs and to properly recycle the remaining materials. This framework is compared with European ELV directives. Pilot-scale incineration plant testing has revealed a greater formation of by-product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during the primary combustion of ASR compared to norm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bundance of chlorine, Cu, and Fe in ASR, as Cu and Fe have been found to catalyze the formation of POP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However, most by-product POPs were destroyed by the secondary combustion, and almost all were removed after flue gas treatment. The direct melting system is a shaft-type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technology that has proved effective in many municipal solid waste applications. This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ASR recycling for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nd polybrominated diox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