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2791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223篇
环保管理   335篇
综合类   4068篇
基础理论   94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80篇
评价与监测   235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和MIL-100(Fe)-DMA.利用FTIR、XRD、SEM、XPS和N2吸附/脱附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初始Sr2+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不同共存阳离子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材料对Sr2+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基本骨架一致,吸附Sr2+对材料骨架影响均可忽略;虽然MIL-100(Fe)-DMA比表面积小于MIL-100(Fe),但由于晶粒尺寸小,堆积形成的介孔结构更有利于Sr2+的扩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初始Sr2+浓度的增加,两种材料对Sr2+的吸附量先迅速增大再逐渐达到平衡;随着pH值的增大,两种材料对Sr2+的吸附量增大,且碱性条件下吸附效果好;两种材料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采用三价铁盐作为铁源以及DMA作为有机溶剂可提高MIL-100(Fe)材料对Sr2+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62.
利用SO2和硫酸盐化速率相关斜率,推算了有实际意义的总物质移动系数值,并确定了其允许范围,这为各地今后更地建立了硫酸盐化速率和大气SO2相关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3.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2和Ti/MnO2/PbO22种电极.采用SEM、XRD和XPS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析氧极化曲线和电催化活性以及Ti/MnO2/PbO2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结果表明,Ti/MnO2/PbO2电极的稳定性、使用寿命、析氧电位和电催化活性较Ti/PbO2电极都有所提高,并且罗丹明B在Ti/MnO2/PbO2电极上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析氧反应区,且反应不可逆.  相似文献   
164.
以钛基掺硼金刚石为基体,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BDD/PbO2复合电极,并将其用于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电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电极对有机物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45 V的低电位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5~175 mg/L,检测限为0.3 mg/L(S/N=3)。采用Ti/BDD/PbO2复合电极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标准方法对市政污水、食品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5.
利用淮河流域旱涝易发区的安徽省寿县农田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重点分析观测期内CO2通量、能量交换和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并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辐射分量通量、下垫面反射率、波恩比、能量闭合守恒、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通量、能量分配受地表农作物长势影响明显,其中,水稻灌浆、成熟期,被稻田吸收的CO2通量最大可超过2 mg.m-2.s-1,潜热通量达到正的极大值。稻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吸收的CO2通量和释放的潜热通量均大于小麦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的对应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对应于较低的土壤水含量。试验观测期的下垫面平均反射率为0.14。作物生长期,稻田表面潜热是下垫面吸收能量的主要消费者,小麦田表面潜热和感热相当。能量闭合率ε的变化范围为0.4~1。  相似文献   
16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采用浸涂 -烧结法制备的负载型纳米TiO2 作为光催化剂 ,通过对水中微量溶解性间二甲苯的光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表明 ,初始浓度在 6 .6 8— 17.36mg/L的范围内 ,间二甲苯的光催化反应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半衰期则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经 1.5h反应后 ,溶液中间二甲苯的去除率从 17.36mg/L的 5 4 .4 4 %增加到 6 .6 8mg/L的 75 .90 %。  相似文献   
167.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Cu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ZnCl2作为活化剂,使用功率640 W的微波照射4 min的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考察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量为0.2 g,pH为6,改性玉米秸秆对Cu2+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在8 h后达到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0,为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8.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实验研究。系统内COD降解,TN与TP去除主要在活性污泥段完成,而NH4+-N去除基本在生物接触氧化区完成。从中沉池出水硝态氮影响因素分析可知,选用较高的有机负荷有利于实现系统内分相培养。泥龄对实现系统内微生物异养菌和自养菌的分相培养具有关键影响。当泥龄10 d,可实现系统内异养菌与自养菌的分相培养。  相似文献   
169.
为实现紫苏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锰(氧化剂)的循环利用,采用一种新型的氧化-活化工艺再生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即以紫苏醇合成紫苏醛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渣为原料,首先采用氯酸钠氧化含锰废渣得到初级二氧化锰,然后使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一步活化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实验表明,制取初级二氧化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95℃,硫酸摩尔浓度为1.5 mol/L,氯酸钠加量为理论量的130%。制取活性二氧化锰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60℃时,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在50℃时,反应时间为2.5 h。采用氧化-活化法再生的活性二氧化锰氧化紫苏醇,紫苏醛的产率可达52.8%,与使用电解二氧化锰氧化得到的紫苏醛的产率53.1%相当,而使用初级二氧化锰,紫苏醛的产率仅为14.9%。  相似文献   
170.
根据NO2^-与AY(吖啶黄)的重氮化偶联反应。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利用四波长处吸光度加和值与N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四波长测定微量NO2^-含量的新方法。应用于环境样品的监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符合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