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51篇 |
免费 | 1721篇 |
国内免费 | 65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62篇 |
废物处理 | 522篇 |
环保管理 | 4968篇 |
综合类 | 13764篇 |
基础理论 | 273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19篇 |
评价与监测 | 2258篇 |
社会与环境 | 1030篇 |
灾害及防治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638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727篇 |
2019年 | 689篇 |
2018年 | 689篇 |
2017年 | 917篇 |
2016年 | 1152篇 |
2015年 | 1163篇 |
2014年 | 1201篇 |
2013年 | 1572篇 |
2012年 | 1685篇 |
2011年 | 1808篇 |
2010年 | 1323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080篇 |
2007年 | 1569篇 |
2006年 | 1498篇 |
2005年 | 1152篇 |
2004年 | 973篇 |
2003年 | 1002篇 |
2002年 | 884篇 |
2001年 | 703篇 |
2000年 | 695篇 |
1999年 | 575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381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298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172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5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62篇 |
1981年 | 76篇 |
1980年 | 86篇 |
1979年 | 76篇 |
1978年 | 51篇 |
1977年 | 49篇 |
1973年 | 45篇 |
1972年 | 40篇 |
1971年 | 6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8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致使中国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给人体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带来负面的影响。为实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渐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手段。文中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为研究对象,提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管理与维护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2.
主体功能区划通过主体功能划分的方式将开发和保护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复杂化过程中资源利用与目标实现之间亟需实现基本的定量核算关系。本文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试图探讨建立初步的主体功能核算关系,通过核算框架进行生产、生活、生态主体功能概算与比较。以京津冀主体功能区与水资源为例,对所设立的核算关系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并构造绝对与相对量指标量化京津冀主体功能量、功能水资源投入量与效率,进行了异空间尺度与异质性功能的比较,为以主体功能实现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工具。结果显示:①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当量因子法与水足迹测算的投入产出法,刻画了水资源对于地区主体功能的支撑作用。②利用功能总量与单位功能水资源投入量指标完成了异质性功能在异质性空间上规模、结构、相应水资源效率的比较。基于算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本文构建的自然资源-主体功能核算关系框架能够有效衔接主体功能规划,定量核算能有效反映与评价资源对区域功能目标、经济开发活动的支撑作用。②区域资源配置存在相对功能实现的效率差异,可根据资源投入与功能产出之间的关系引导实现功能最大化目标的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量化手段能够推进主体功能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与落实的实际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383.
384.
用钢渣对含铬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钢渣粒度、用量、废水pH值和添加硫酸亚铁还原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酸亚铁还原处理后再用钢渣处理比单纯用钢渣处理的效果明显提高,采用钢渣/总铬质量比为40的100目钢渣处理经硫酸亚铁还原后的含铬废水,总铬和Cr6 去除率分别达79%和84%,采用钢渣柱进行的两级淋滤实验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工业上含铬废水处理的预处理段.处理后的废钢渣同工业铬渣一起进行水泥固化,标准养护20 d后固化体表面Cr6 浸出率、破碎至5 mm粒径以下和酸雨淋溶下的浸出液Cr6 浓度均符合安全标准,可作为普通建材或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385.
Applying 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 Concepts: A Review of Australian Experie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tchell V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37(5):589-605
This article explores recent Australian experie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
(IUWM) to land development sites through the review of 15 case studies. It discusses lUWM’s emergence and comments on the
success or otherwise of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 its applica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UWM is maturing within the Australian
water industry, an occurrence that has been facilitated by demonstration sites such as those reviewed. Successes include the
translation of IUWM concepts into well-functioning operational urban developments,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impact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s on the total water cycle, and the increasing acceptance of the concept within the water and land development
industr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greater integra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stormwater, and wastewater components
of the urban water cycle, improve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enhancement of skills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sations,
and monitoring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386.
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将以两种方式影响作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一是通过温室效应“加热”气候,改变降水类型,进而影响作物;二是浓度变化本身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与CO2浓度有关的作物生理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387.
In mine water pollution abatement, it is commonly assumed that known mine waste sites are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thus neglecting the possibility of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rom other old and diffuse sources within a catchment.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llution source uncertainty on cost-effective allocation of abatement measures for mine water pollution. A catchment-scale cost-minimiz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catchment of the river Dalälven, Sweden, in order to exemplify important effects of such source uncertain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if the pollution distribution between point and diffuse sources is partly unknown, downstream abatement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ed wetlands, at given compliance boundaries are often cost-effective. If downstream abatement measures are not practically feasible, the pollution source distribution between point and diffuse mine water sources is critical for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to abatement measure allocation in catchments. In contrast,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a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uncertainty in total pollutant discharge from mine water sources. 相似文献
388.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25种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2.0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01ng/L~2.85ng/L,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3%~8.0%。将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地表水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高、低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61.2%~102%。 相似文献
389.
鄱阳湖湿地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呈干枯态势,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关键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鄱阳湖湿地引起各方关注。系统综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江湖关系、水质、水鸟栖息地、渔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针对"一切照常"和"水位调控"两种情景,预测了湿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认为:鄱阳湖秋冬季的低枯水位,对水质、湿地植被、水鸟栖息地以及鱼类食物资源和"三场"(即: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建议通过模型模拟和情景预测来分析不同调控方案的影响效果,优化调控方案、将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90.
仙女湖富营养化特征与水环境容量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水库——江西省仙女湖为例,于2011~2013年季节性监测了仙女湖水体理化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Vollenweider)和狄龙模型(Dillon)计算了COD、NH3-N、TN和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仙女湖水质总体处于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TN 0.32~0.91 mg/L、平均0.59 mg/L,NH3-N 0.012~0.59 mg/L、平均0.31 mg/L,TP 0.017~0.080 mg/L、平均0.028 mg/L,CODMn 1.61~5.59 mg/L、平均2.85 mg/L,Chl-a 0.37~0.95 μg/L、平均0.56 μg/L。从湖区上游到下游,各指标尤其是总氮、总磷、透明度和氨氮呈现明显的趋优变化特征,除TP出现Ⅲ类水质外,其余指标多年持续处于Ⅱ类水质状态;从单因子状态指数来看,采用透明度评价的营养状态最高,大部分湖区持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TN和TP评价的营养状态次之,处于中营养水平。仙女湖COD、NH3-N、TN和TP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 208.0、3 528.8、4 991.2和248.1 t/a,分别剩余容量比率56.88%、68.25%、62.89%和13.67%,影响仙女湖水环境容量最突出的环境因子为TP。同时,基于对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仙女湖区水环境容量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