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51篇 |
免费 | 1721篇 |
国内免费 | 65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62篇 |
废物处理 | 522篇 |
环保管理 | 4968篇 |
综合类 | 13764篇 |
基础理论 | 273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19篇 |
评价与监测 | 2258篇 |
社会与环境 | 1030篇 |
灾害及防治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638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727篇 |
2019年 | 689篇 |
2018年 | 689篇 |
2017年 | 917篇 |
2016年 | 1152篇 |
2015年 | 1163篇 |
2014年 | 1201篇 |
2013年 | 1572篇 |
2012年 | 1685篇 |
2011年 | 1808篇 |
2010年 | 1323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080篇 |
2007年 | 1569篇 |
2006年 | 1498篇 |
2005年 | 1152篇 |
2004年 | 973篇 |
2003年 | 1002篇 |
2002年 | 884篇 |
2001年 | 703篇 |
2000年 | 695篇 |
1999年 | 575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381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298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172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5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62篇 |
1981年 | 76篇 |
1980年 | 86篇 |
1979年 | 76篇 |
1978年 | 51篇 |
1977年 | 49篇 |
1973年 | 45篇 |
1972年 | 40篇 |
1971年 | 6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分段回流式逆流气浮工艺处理高藻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逆流气浮工艺处理高藻水,分别采用溶气水单段回流与分段回流的方式.结果表明,与单段回流相比,采用分段回流可以增强气泡/絮体聚合体悬浮层的拦截作用,减小悬浮层的厚度而增加过渡层的厚度,延长过渡层中小絮体与气泡的碰撞接触时间;在其它运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单段回流时最大水力负荷达到11 m/h,而分段回流时最大水力负荷可达17 m/h,处理负荷提高了50%以上,处理效率大幅度增加;采用分段回流时,两释放器的回流量之比以及悬挂式释放器与原水进水口的距离对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较为合理的布置为:固定式释放器S与原水进水口距离为180 cm,悬挂式释放器P与原水进水口的距离在60~90 cm之间.P与S的流量比控制在2~3之间. 相似文献
832.
亚热带土壤反硝化过程中NO-3-N对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发育于不同成土母质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45个亚热带土壤样本,在反硝化严格厌氧培养条件下(密闭、淹水、充N2),加入KNO3的处理(加入N量为200 mg·kg-1)和不加KNO3的空白对照对CH4产生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条件下无论加入KNO3与否,CH4的产生和排放首先取决于土壤有机碳总量水平及其有效性.对照土壤中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和KNO3处理土壤中稻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H4排放量最高.加入KNO3显著抑制了CH4的产生和排放,NO-3-N对CH4产生的抑制效应可能较N2O对CH4产生的抑制效应更大.加入KNO3处理中厌氧培养第1周内的NO-3-反硝化量和降低速率是决定CH4排放量的关键因素.不加KNO3的对照土壤中,73%的土样表现为 Fe2+的产生和CH4的排放之间呈指数关系增长,表明Fe3+和CO2的还原可同步进行.NO-3-N不仅显著抑制了CH4的产生和排放,也抑制了Fe3+的还原. 相似文献
833.
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对改善超滤膜过滤通量的效果.试验采用了4种具有不同亲疏水性的水样,着重探讨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疏水性和亲水性组分的去除效果以及所带来的通量改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4种水样,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时,通量下降严重.虽然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量,但通量下降的趋势仍未改善.对有机物各组分的分析表明,直接过滤原水时,膜主要截留疏水性有机物;粉末炭吸附主要去除亲水性有机物,而超滤膜过滤粉末炭处理水时,主要截留疏水性有机物.由此,超滤膜的通量下降主要是由疏水性有机物引起的,亲水性组分对通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34.
纳米助燃固硫添加剂的催化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作为CaO固硫添加剂,用热分析法对纳米TiO2催化煤燃烧以及催化CaO固硫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燃烧后煤灰的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固硫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CaO共同作用条件下对煤燃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燃烧反应活化能E下降,同时纳米TiO2还能增大燃烧后煤灰的孔径,提高固硫率.氧气的存在抑制氧化钙的固硫转化率,纳米TiO2可以消弱氧气的抑制作用.对固硫反应的影响表现为在反应后期(即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与固硫转化率和孔径分布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讨论了纳米TiO2催化燃烧催化固硫的机理,纳米TiO2导致碳晶格的扭曲,增加表面活性部位,加快氧气的吸附速度,使添加剂周围燃烧速度加快,煤灰孔隙增大从而强化燃烧,促进SO2转化成SO3的本征反应,促进二氧化硫向氧化钙内部的扩散从而提高CaO的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835.
利用化学沉淀法降低焦化废水氨氮浓度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净化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3PO4·12H2O生成磷酸氨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Mg^2+、NH4^+、PO4^3-的摩尔比为1.2:1:0.9,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氨氮质量浓度可由3 100 mg/l降低到56mg/l,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36.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水质分类,根据水质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各监测断面各月份水质综合评分,结合分类结果及水质综合评分对各样本水质评价结果为:监测断面黄码大桥的水质最差;另3个监测断面1、3月份的水质最好;而监测断面板闸的水质又好于监测断面五叉河口及大运河桥的水质。 相似文献
837.
838.
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采用硝酸消解水样,断续流动进样,在KBH_4-酸体系中、最佳的仪器试验条件下,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的砷和汞。实验结果表明:砷、汞检出限分别为0.109、0.0026μg/L,线性范围分别为0~40μg/L和0~2μg/L,精密度都是1.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5%~107%和96.0%~104%。表明该检测方法检出限低、干扰性小、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稳定,能够满足地表水中砷和汞同时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83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先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该工艺的运行控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温度为20℃~25℃时,COD负荷在1-4.5kg/m^3·d之间、气水比在3:1~10:1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之间时,COD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可达85%。COD负荷、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增加COD负荷对反应器的硝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反应器需要充分硝化时的进水有机负荷应控制在1.5kgCOD/m^3·d以内较为合适。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气水比在3:1~10:1范围内变化时,NH4^+-N去除率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40.
基于纳污量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以金华江流域义乌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解决金华江流域义乌段水质与水功能区要求间失衡的环境问题,建立基于水体纳污能力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以QUAL2K模型为基础估算了金华江流域义乌段BOD和氨氮纳污能力;建立了同时考虑点源和面源的BOD、氨氮日最大排污量的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流域BOD、氨氮纳污总量分别为4865.5 kg·d-1和431.20 kg·d-1;按照BOD、氨氮现状,其排放量分别削减49.63%和88.71%,才能基本满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