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4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372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11篇
综合类   3205篇
基础理论   518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346篇
社会与环境   763篇
灾害及防治   19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以一维河流单种污染物的水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汉江武汉段水质达到国家III级为目的,探讨了河流的水污染控制量。根据各排污口的实测CODCr、BOD5、NH3-N浓度和排放流量,结合河流的流量和水质标准,得出汉江武汉段的水污染协同控制量。计算结果表明,汽配排污口BOD5排放量需削减198 t/a,汉正下河街排污口BOD5排放量需削减617 t/a,其它排污口BOD5排放量在允许值范围以内;各排污口的CODCr排放量均在允许值范围以内;国棉三厂排污口NH3-N排放量需削减57 t/a,汉正下河街排污口NH3-N排放量需削减95 t/a,其它排污口NH3-N排放量在允许值范围以内。该方法充分考虑各污染源合理利用环境的自然降解能力,比简单要求每个污染源都达标排放更合理,对各污染源也更加公平,也容易被排污企业接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2.
The nitrogen (N) biological cycle of the Suaeda salsa marsh eco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during 2008 to 2009.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N had significant seasonal fluctuation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N/P ratio (15.73±1.77) of S. salsa was less than 16, indicating that plant growth was limited by both N and P. The 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 salsa was very low (0.007), while the N utilization and cycle coefficients were high (0.824 and 0.331, respectively). The N turnover among compartments of S. salsa marsh showed that N uptake from aboveground parts and roots were 2.539 and 0.622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from aboveground parts to roots and from roots to soil were 2.042 and 0.076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from aboveground living bodies to litter was 0.497 g/m2, the annual N return from litter to soil was far less than 0.368 g/m2, 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in topsoi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as 0.033 g/m2. N wa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in S. salsa marsh, and the ecosystem was classified as unstable and vulnerable. S. salsa was seemingly well adapted to the low-nutrient status and vulnerable habitat, and the nutrient enrichment due to N import from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ould b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 salsa marsh. Excessive nutrient loading might favor invasive species and induce severe long-term degradation of the ecosystem if human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taken. The 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in our study might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233.
三种植物对南京秦淮河重金属污染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南京外秦淮河小行站至汉中门附近7个不同采样点的三种植物-沉水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沿岸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和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共64个样品中Zn、Fe、Mn、Cu、Ti及Al等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调查的...  相似文献   
234.
参照文献报道的提取方法,利用GC和HPLC对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中的四种浓度较高有机污染物(苯酚、氯代苯类、多环芳烃(PAHs)和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浓度高低顺序为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氯代苯类>苯酚类.与世界各地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对比,分析了南淝河各河段沉积物的有...  相似文献   
235.
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在0.44~0.99之间,平均为0.75,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在0.05~0.65之间,平均为0.29,沙土对氨氮的解吸迟滞性较强,解吸可逆性较弱。被吸附的氨氮解吸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程度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粗粘粒含量>粘粒含量;解吸分配系数k和解吸迟滞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没有相关性;草地、农田和林地结构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含量较高,氨氮解吸迟滞性较强,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结构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36.
针对钱塘江杭州段水污染现状,对钱塘江杭州段12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Fe、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5%,449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6%、2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Mn、K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代表沉积物的自然来源,Fe、Al的分布情况反映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同源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e、Al、K均与粘粒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反映了地球化学作用和水文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Mn与有机污染(OM)呈显著负相关,说明Mn的污染源与OM不存在同源性,相反,有机质污染导致沉积物锰含量有所降低,两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7.
对钱塘江干流饮用水源地历史数据和现场采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干流河段CODMn与DO存在显著负相关,CODMn变化对DO的影响很大,CODMn愈高,DO值愈小;水温与DO存在显著负相关,DO的变化受水温影响很大,水温愈高,DO值愈小;pH与DO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DO随着pH的升高而略...  相似文献   
238.
蒲河流域污染状况与生态修复技术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2010年以前蒲河的污染状况及形成原因,介绍了目前通过蒲河综合整治系列工程实施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蒲河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由2009的劣V类水质提高到目前V类水质,同时,提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蒲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方案,为"十二五"沈阳市创建生态城市和消除劣五类水体的既定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9.
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对石羊河流域五个测站空间平均的近50年来的逐日风速资料进行了倾向、周期、突变等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9年至2008年间,整个石羊河流域风速呈减小趋势,变化率约为-0.004m/(s.a).而上游风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四个季节中冬季风速降低速度最大,而夏季风速呈现上升趋势。风速的长期变化还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年平均风速在1988年出现了由高到低的突变,表明风速开始下降。复值Morlet小波分析的结果显示,风速变化存在6a、13a、19a、25a四个峰值。其中19a的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240.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兰州段的吸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黄河兰州段的底泥为供试样品,选择对羟基联苯(phydroxy biphenyl,PHB)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了底泥对PHB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底泥对PHB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更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74),在25~45℃温度范围内,PHB在黄河兰州段底泥上的吸附平均自由能(E)在0.913~1.00 k J·mol~(-1)之间,吸附过程中,ΔGθ和ΔHθ均小于0,ΔSθ均大于0,表明黄河兰州段底泥对PHB的吸附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属于自发放热过程且体系的混乱度是增加的.分析黄河兰州段底泥对PHB吸附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粒径越小,黄河底泥对PHB的吸附量越大;PHB的初始质量浓度越高,黄河底泥对PHB的吸附量越大;当p H在4.23~7.00之间时,吸附量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当pH7.00时,吸附量随pH升高急剧下降,且在pH=10.3附近,吸附量几乎为零;体系中离子强度增大,PHB吸附量增大,但当离子强度到一定值时,由于竞争吸附作用,会抑制底泥对PHB的吸附,造成吸附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