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737篇 |
基础理论 | 84篇 |
污染及防治 | 22篇 |
评价与监测 | 79篇 |
社会与环境 | 299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2000年、2010年广东省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结合土地利用面积,对不同时期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2000─2010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草地、农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为18.58、81.24、1.91、86.47、70.79 hm2,而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减少了166.25、92.75 hm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均发生变化,除未利用地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 其中,水域和林地2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728.07×107和463.90×107元,增加最显著. 自然保护区内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其中,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水文调节价值和废物处理价值增加最为显著,食物生产价值增加最少. 2000─2010年广东省11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 199.70×107元,增长率为28.02%,表明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成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2.
在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为研究省级尺度活性氮排放规律,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00、2005及2010年福建省人为源活性氮排放清单,分析各地市3个年份活性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征.结果表明,3个年份福建省活性氮排放总量分别为538.4、587.0和619.97 Gg,呈整体增加趋势.在9个地级市中,增速最快的为莆田市,而漳州市排放量有所下降.排放量最大的为漳州和泉州,排放量最小的为宁德与厦门.从排放来源看,90%以上的排放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能源活动贡献较小,但其排放增长最为显著.2010年,各地市单位面积活性氮排放强度呈"东南沿海高西北内陆低"的格局,最高为厦门市,最低为三明市;GDP和人口排放强度则呈"东南沿海低西北内陆高"的格局,最高为南平市,最低为厦门市.在分析各地市活性氮排放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区活性氮减排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及下辖各地市活性氮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浙江建德块状硫化物矿床,以Cu>Zn>Ph为特征。鉴于Cu、Ph和Zn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海底喷流作用的固有特性,它们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具独特的分带性,显示出旋回结构。对黄铁矿中特征元素元素比值、成矿温度以及铅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乃同生沉积作用的产物,而非岩浆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14.
辽宁省第四系地下水库勘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辽宁省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基础地质气候条件以及重点对第四系河谷的野外实地调查,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地下水库的功能,论证了辽宁省地下水库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该省的下辽河平原、辽西部分山问河谷、辽西辽南的滨海河谷适宜修建地下水库,并制定了第四系地下水库勘察规划,即把辽宁省规划为5个地下水库勘察区(地下水库已勘察区或建成区、近期地下水库勘察区、中期地下水库勘察区、远期地下水库勘察区、未规划地下水库勘察区). 相似文献
115.
116.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方式,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文化、科学以及美学和娱乐价值。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截至2007年12月,湖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58个,总面积108.01万h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5.79%。文章在分析已建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类型、物种多样性、区域体系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空缺,提出了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合并、升级、扩区)和新建自然保护区(小区、点)的建议,包括合并堵河源和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扩区,新建三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火烧坪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议,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针对吉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发情况进行了分析,截止2011年底,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63份,核准经营总规模为1095816吨,其中利用量为1010016吨,处置量为85800吨;总结归纳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吉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湖北省环保产业的现状一直无准确定量描述,2005年组织了对2004年湖北省环保产业优势、劣势等状况进行了首次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环保产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SWOT分析,为湖北省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显著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废水并未与经济同步增加;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对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目前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超过转折点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水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县(市、市辖区)工业废水排放大多呈现下降趋势,排放量最高区集中于苏南一带,而环境治理投资全省呈现上升趋势,全省环境治理投资额增长速度较快,以苏北地区最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废水排放量与投资额的空间耦合关系日益密切,体现了江苏省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