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实验确定用2,4-二硝基苯肼吸附管的涂渍方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比较了C18柱、佛罗里硅藻土柱及硅胶柱对DNPH的涂渍效率和乙腈对醛酮腙的洗脱效率。结果表明:硅胶柱对DNPH涂渍效率及对醛酮腙的洗脱效率高,是制备2,4-二硝基苯肼吸附柱的最佳填充柱。  相似文献   
22.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醛酮类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尾气中9种醛和酮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尾气中甲醛、丙烯醛和正戊醛的含量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为293%、186%和192%,其它几种醛类的含量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平均增长率在47.8%~92.1%;丙酮、丁酮的含量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16.6%和25.3%。  相似文献   
23.
空气或废气中挥发性醛、酮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采用了空气或废气中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在常温下经2,4二硝基苯肼(DNPH)的酸性饱和溶液吸收,分别形成各自的腙,用CS2萃取后,经气相色谱法(GCFID)以3%SE30/ChromosorbWHP80100目为固定相和载体,分离测定,对空气或废气中的甲醛、乙醛、丙烯醛、丁醛、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的测定,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对辛醇和异丁醛装置“三废”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对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 features of aflatoxin B1 (AFB1) metabolism in various organs of piglets, in vitro metabolism of AFB1 by microsomes and cytosol of the various piglet organs was studied. The AFB1 was converted efficiently to AFP1 by the kidney microsomes. A less efficient metabolism was noted from the AFB1 to AFQ1, AFM1, and aflatoxicol (AFL) in the various organs. The microsomal ability to form AFB1-DNA adduct was higher in liver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organs. The cytosolic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ctivity to convert AFB1-epoxide to AFB1-glutathione conjugate product was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liver and the small intestine. The reductase activity to convert AFB1-dialdehyde to AFB1-dialcohol was similar in all the orga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in susceptibility to the aflatoxin among different organs is attributable mainly to the organ differences in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to form AFB1-epoxide.  相似文献   
26.
PVA纤维处理高浓度酚醛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处理高浓度酚醛废水时用PVA纤维吸附苯酸和甲醛的效率及影响因素;PVA纤维的用量(穿透点的确定),废水pH值,接触时间影响等,实验证明PVA纤维去除苯酚效果显著,去除率98%以上.对甲醛的去除率不够理想.同时研究了PVA纤维处理废水时的再生、使用寿命和二级吸附效果等.采用碱洗法效率达99%以上,经61次疲劳试验吸附效率不变,机械强度大,不出现粉尘,可多次重复使用.二级吸附后出水浓度苯酚为0.3mg/L,低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7.
气袋采样-苏玛罐转移-GC/MS法测定废气中醛类恶臭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袋采样-苏玛罐转移-GC/MS法测定废气中5种醛类恶臭物质,醛类同分异构体能够被完全分离、定性定量。保存时间验证试验表明,5种低浓度醛类在Tedler采样袋和PVDFs采样袋中能稳定存放12 h,高浓度醛类能较稳定地保存24 h,转移至苏玛罐中的样品能够稳定存放至少14 d。方法在4×10~(-10)~2×10~(-8)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127μg/m~3~0.207μg/m~3,混合标气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3.4%~8.8%,加标回收率为103%~114%。  相似文献   
28.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新装修室内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效应,实验对西安市三个不同装修材料及不同装修风格房间的大气环境开展研究。使用2,4-二硝基苯肼硅胶提取小柱(DNPH)进行采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18种醛酮类物质进行检测,研究其污染水平及特征,并根据物质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PF),评估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效应。研究表明:(1)18种醛酮类物质在三个新装修房间空气样品中的总含量为79.9—194.4 μg·m−3,高于普通室内环境中的含量。且在供暖期含量显著增加,升高了23.9%—53.3%。其中丙酮、甲醛、乙醛、正壬醛是主要的污染物,其中丁酮在Room 2中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房间。(2)甲醛和乙醛的光化学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物质,因而对OPF贡献较大。丙酮虽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质,但是由于光化学活性较低,对OPF贡献不显著。(3)乙醛超过了室内安全排放标准,且在Room 2和Room 3中的非致癌风险危险熵(hazard quotient,HQ)不容忽视。终身致癌风险评估(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s,ILCR)显示不同人群暴露甲醛的ILCR均大于1×10−6,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人群暴露乙醛的ILCR值仅青少年和老年人在Room 1中低于1×10−6。由此可见新建住房室内空气中醛酮类物质的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