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507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58篇
综合类   1329篇
基础理论   13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31.
对常用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活性炭过滤网的强吸附性复合TiO2光催化剂研究为主,分析了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反应原理,叙述了几种常见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影响TiO2光催化效率的因数及提高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方式.  相似文献   
832.
针对利用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飞灰固化物填埋场,从勘查设计和建设角度,通过与常规生活垃圾填埋的安全和环保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扩建前后填埋场稳定性、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勘察设计要点,研讨扩建工程新老填埋堆体基础层、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安全环保关键技术及扩建的适宜性,为扩建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较为系统的技术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833.
席德立 《环境科学》1990,11(4):75-80,74
本文根据工业本身的功能从工业生产和环境关系的角度考察了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指出采用无废工艺乃是工业发展的最新模式,是谋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介绍了无废工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举例论述了其实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34.
我国建立大型焚烧装置之拙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推行清洁生产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但不能完全杜绝污染物的产生,减量后的污染物必须处理,其末端处理技术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本文在介绍了瑞士巴塞尔地区危险废物大型焚烧装置后,提出了我国建立大型焚烧炉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国家全面规划,实行污染物集中焚烧;全面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燃烧产生的气体、废水和废渣需进行再处理;回收热量,降低污染物焚烧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35.
介绍一种垃圾焚烧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处理低热值、高水分的垃圾而不需用任何辅助燃料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新技术。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及产生的噪声经治理后可达标,并可实现热能回收,符合“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原则,一次性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是处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36.
应用由经典Petri网发展而来的面向对象Petri网的理论和方法,将Petri网移植引入绥电超低排放(BAT)工艺中,对绥电超低排放(BAT)数值模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为99%时,颗粒物、SO2、NOx的浓度正态分布均值置信区间为颗粒物(4.0,4.9),SO2(10.9,14.2),NOx(35.1,39.1);最佳排放质量浓度为:颗粒物1.7 mg/m^3,SO22.0 mg/m^3,NOx19.8 mg/m^3;最差排放质量浓度为:颗粒物7.5 mg/m^3,SO231.0 mg/m^3,NOx47.9 mg/m^3。根据最佳排放浓度指出污染物削减潜力以及绥电减排的空间,可以根据最差排放浓度进行污染源预警;依据仿真结果并结合现有的排放标准,拟定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限值为颗粒物5.0mg/m^3,SO215 mg/m^3,NOx40 mg/m^3。  相似文献   
837.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have lasted for many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se efforts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To be exact, whether and how China’s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should be tested. Based on the 2004–2015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we use the method of ESDA analyzing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 we use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empirically analyzi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first, 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ese low-carbon innovation has some deviation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supply factor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d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Innovation in eastern China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active, but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are gradually decreased. However, carbon emiss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westward, implying the change of technology demand different from technology supply. Second,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indicating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have paid off. However,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are not significant, showing that the efforts in each region of China still work for himself. Thir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rket pull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mong them, both supporting policy and inhibitory polic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cal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no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It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mpetitive and lack of demonstration effects. Economic growth and export as market pull have higher level of effect on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both local and adjacent areas.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finally.  相似文献   
838.
为了有效预防遗煤自燃,深入研究自然发火初期的CO预测技术。基于回风隅角CO源的理论模型,以Gambit建立相似二维采场模型,数值模拟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并采用现场束管监测手段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程序升温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段回风隅角CO的极限指标,并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进而预判采空区遗煤发火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CO作为低温氧化阶段预测指标对预防遗煤自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9.
楼峥芳 《化工环保》2018,38(5):494-498
综述了VOCs的来源以及我国VOCs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介绍了冷凝、吸收、吸附-脱附、膜分离、生物法、等离子体法、光催化法、热氧化法等主要的VOCs治理技术各自的特点。概述了中国石化合成橡胶装置尾气VOCs治理项目建设情况。中国石化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亿元,实施合成橡胶装置尾气治理项目14个,到“十三五”末,所有合成橡胶装置的尾气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40.
根据国标测定单丝滤布的孔径、过水通量及透水阻力,从而优选出过滤性能最优的滤布。探究了悬浮物粒径、浓度及比表面积对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影响,并采用HERMIA模型分析了单丝滤布的堵塞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越大单丝滤布过水通量的下降越明显,过滤后悬浮物中位粒径与滤布孔径的比值均在0.36~0.46;悬浮物的浓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小,在滤布表面的架桥作用越强,形成的滤饼层孔隙越小,滤布越容易被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